【亞洲政經瞭望】郵輪產業發展策略之探討——以上海與釜山為例
李嘉華 (2018/02/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2期》
根據國際郵輪協會(Cruise Line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CLIA)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全球郵輪產業發展前景看好,搭乘郵輪的需求將持續成長,郵輪產業亦將繼續提供並滿足旅客多樣化的服務需求。若就區域發展情況而言,亞洲的郵輪市場因為擁有龐大的人口潛力,在2013~2016年間大幅成長,已高於全球平均水準;2016年共有310萬人次的亞洲人搭乘郵輪,較2015年成長55%,其中有210萬人次(約68%)旅客來自於中國(附注)。
面對亞洲地區龐大的郵輪市場及商機,各港灣城市無不積極建造國際郵輪客運碼頭,與國際郵輪公司洽談航線開闢。以下將以中國的上海及韓國的釜山為例,剖析其推動郵輪產業發展之政策作為,供我國推動郵輪產業發展之參考。
上海推動郵輪產業發展之案例分析
(一)重要機構:亞洲郵輪碼頭協會
亞洲郵輪碼頭協會(Asia Cruise Terminal Association, ACTA)是由新加坡郵輪中心(SCCPL)和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發起,由郵輪碼頭營運者和郵輪業者共同合作,以提升國際郵輪服務和營運水準的非營利組織。該協會的主要目標及設立宗旨為:(1)提供會員區域性的碼頭開發、營運及管理合作平台;(2)提高會員的郵輪碼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形成有影響力的聯盟,進而形成具吸引力的亞洲郵輪市場;(3)促進及保護會員郵輪碼頭的利益;(4)提高標準,促使亞洲郵輪產業達到國際標準。
目前亞洲區域已有十個港口申請加入會員,分別是:新加坡郵輪中心、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馬來西亞檳城港和巴生港郵輪中心、韓國濟州港、日本金澤港、我國基隆港、日本神戶港、日本酒井港、菲律賓的蘇比克港。
(二)相關政策
1.中國郵輪旅遊發展試驗區之劃設
2012年中國國家旅遊局在上海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試驗區」,而隨著中國國際郵輪活動盛行,截至2017年6月,中國尚有天津、深圳、青島、大連、福州申設通過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試驗區,旨在利用各自的資源及區位優勢,建構郵輪產業政策系統,促進郵輪母港建設管理能力,提升遊輪產業服務水準,進而建立示範的功能及引導作用。
關鍵字:郵輪產業、亞洲郵輪市場、跨國聯盟、國際郵輪航線、觀光政策、母港經濟、港群合作、免簽政策、郵輪旅遊、亞洲郵輪聯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