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薪資高低差距和勞力分配比不是低薪問題的重點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薪資高低差距和勞力分配比不是低薪問題的重點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5/02/04)    《台經月刊第48卷第1期》

對低薪問題的關心如果是出於對人民生活困難的擔心,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薪資水準低到不足生活所需的情況。而若是出於對經濟效率和受僱者是否被剝削或虧待的擔心,則要注意的是薪資和受僱者的生產貢獻是否相當。現在有些人很關心討論的薪資高低差距或分配,以及勞力在國民所得中的配比,其實在低薪問題中不只不太重要,以它們為政策指標還可能導致錯誤的想法和政策。

薪資高低不平均並不一定使所得分配不平均
關心薪資的高低差距和分配,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把它們想成是所得分配的決定性因素,薪資分配變不平均則所得分配也會變不平均。但這種聯想是不太正確的。半世紀前費景漢教授回台和陳昭南教授領導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的曹添旺先生等傑出學者,大規模研究所得分配問題,台灣一時成為全球所得分配研究的重鎮。當時費景漢教授就指出,每個人或家庭的所得是由好幾個來源相加而成,其中一個所得來源變得不平均,並不見得會使總所得的分配變不平均。某項所得來源的不平均若恰好抵銷另一項所得的不平均,反而會使總所得分配變更平均。很多中高薪的人可能只有中等的總所得,所以他的薪資之提高即使薪資所得分配變不平均,或拉大薪資高低差距,卻有可能使總所得的分配變更平均。

高薪者就算使所得分配惡化也可能利大於弊
統計資料上的高薪者有些可能是因為控制企業經營等特權而得到,不是真的人力服務收入,把這些人的薪資拿進來看薪資分配沒什麼意義。而有些高薪者的薪資來自其能力的貢獻,不只是合理而且符合經濟效率的原則。他們的高所得即使讓所得及薪資分配變不平均,對社會的整體貢獻可能更大。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情況,若黃仁勳先生的事業設在台灣,他也仍用台灣籍,則他(以及他的高層員工)的高所得很可能使我們的薪資乃至總所得分配指標惡化,那我們歡不歡迎他?我們應該關心社會有人薪資太低,而不是討厭有人薪資很高,但薪資分配指標多是一種相對量的指標,無法區分兩者的差別。政府和社會太關心分配指標,可能會造成錯誤的反高薪心態及政策。

大量增加高薪者有可能改善所得分配
即使增加少數幾個高薪的人可能會使薪資分配指標惡化,但若能同時增加很多中高薪的人而低薪人數不變,則常用的分配指標就有可能改善。所以即使只看指標,我們也可以努力擴大贏者圈讓更多人得到中高薪,而不是看高薪不順眼就因此不要發展高薪的產業。

低薪問題薪資差距所得分配勞力分配比經濟效率高薪產業技術進步創新創業退休金收益政策影響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