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風險分散下,外人投資新標的——印度
劉玉皙 (2005/12/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
2005年中國FDI首度出現衰退
邁入2005年,一向吸引著全世界投資者的中國,其吸金角色似乎有些許的褪色。根據我國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05年1至8月投審會核准對中國的投資件數為853件,較去年同期減少42.1%,核准投資金額為35億9,319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3%。台灣對中國的投資似乎有放緩的跡象。
然而,這不僅是台灣的獨有現象,對中國投資的再評估,是全球性的一致現象。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5年4、5 月,中國實際使用FDI金額不到5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衰退幅度超過20%;累計2005年1~8月中國實際利用外來直接投資金額為37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02%;這是1999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出現外人直接投資金額衰退的現象(注1)。
雖然,中國FDI金額的衰退可能只是短期現象,它只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不確定性、宏觀調控等政策帶來的隱憂及風險、或是中國考慮取消外商優惠稅制之下的短期影響;中國FDI金額的衰退,也可能是長期增長之後的調整期現象,例如以直接投資來爭取中國內銷權的外國廠商家數已經飽和、中國也已經根據WTO承諾逐年漸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外國廠商漸漸不需以直接投資替代貿易等因素(注2)。但是,上述的眾多因素,皆顯示出外國廠商已經對投資中國的風險進行重新審視與評估。直接反應在數據上的,就是2005年上半年FDI的減緩。
印度持續吸引外人直接投資
(一)金磚四國之冠
2004年以來,不落後於中國,印度漸成眾所矚目的外人投資新標的。首先是高盛投資公司2003年11月發表的「金磚四國之夢」(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預估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GDP的皆將於2040年超過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並預測印度經濟成長率會一直會是金磚四國之冠。2003年第四季,印度的GDP成長率就達到了10.5%,這是當時世界最高的經濟成長率;2004年六月,印度的外匯存底也創記錄地達到1,200億美元。一國的經濟成長率,是外國直接投資者在投資前首先考慮的因素,因為它決定了投資報酬率,印度的GDP表現獲得了國際媒體和法人機構的注意,媒體的曝光度也顯示出外國人士對印度的投資興趣。
中國FDI減緩、印度FDI成長、金磚四國、風險分散、基礎建設、勞工法規、投資多角化、日印合作、需求驅動、外商投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