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川普新政、APEC、雙邊與多邊的辯證
葉基仁 (2017/04/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4期》
2016年11月8日,川普跌破眾人眼鏡當選美國總統,美股期貨盤一度重挫,道瓊指數最低殺至17,883.56點。但在川普進入白宮,宣示減稅、同時增加公共支出從事基礎建設之後,美股衝破兩萬點大關,創歷史新高(注1)。說明美國市場對川普的言行極為敏感,全球其他地區,何嘗不是如此?
川普經濟學:OECD與APEC對川普的看法分歧
川普開出的藥方類似雷根之供給面經濟學,媒體稱「川普經濟學」以茲區別。2016年11月29日OECD上修2017年及2018年全球GDP及美國經濟成長率(注2)。
OECD看好川普經濟學,2016年11月30日,美國商務部也大幅上修第三季(7~9月)GDP成長率由2.9%調高到3.2%,主要來自於美國國內消費成長(注3)。
而APEC持反對意見,2016年11月APEC領袖會議期間,川普已經獲得足夠選票,成為美國準總統。由於川普競選期間的言論,具有保護主義色彩,APEC領袖宣言於是意有所指的宣示「對抗所有形式的保護主義」(注4),並強調:「保護主義會拖延國際經濟的復甦與進展」(...... to fight against all forms of protectionism......, which weaken trade and slow down the progress and recovery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此觀點顯然基於傳統的全球化理論看法,認為國際貿易為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換句話說,APEC領袖認為川普若施行保護主義,將會透過貿易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究竟川普經濟學有利於全球經濟?還是有害?
首先,OECD報告沒有提到川普對全球貿易成長的影響。換言之,美國及全球經濟成長率提高,單純是因為美國國內因素所導致,例如:消費增加、預期公共支出提高,及對企業減稅效應。其次,APEC預期的成長減緩,似乎不被OECD認同。主要是APEC領袖們仍然認為貿易增長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手段,貿易與GDP是單向的因果關係,而不是雙向,或是可以自由變換方向因果相循。過去30年的統計數據支持這個單向的因果關係。
理論上,貿易帶來成長,保護帶來衰退,1930年代的大蕭條即是例證。所以,OECD的觀點需要小心驗證,如果川普經濟學代表的不僅是增加公共支出、對企業減稅,同時也包含了「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後者(保護主義)經常具有抵銷前者(支出、減稅)對經濟成長貢獻的作用。OECD對2017~2018年的成長預期,可能不會實現。因此,OECD對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的前提是,美國不致於走向保護主義。這樣的觀點,需要提供更多更實際、更可信的政策作為支撐。
川普行情
從事後之觀點來看,OECD的觀點獲得證實。美股主要指數自川普2016年勝選以來已大幅上漲,目前仍在歷史新高點,市場樂觀認為,川普的尚未明確說明的政策可能把股價推得更高。例如:高盛銀行分析師柯斯丁(David Kostin)預期,2017年S&P 500整體企業每股獲利將上升5%。擁有巨額海外獲利的企業,如微軟,通用電器與蘋果等,將因匯回資金的稅率假期,而提升獲利。
川普經濟學、美國優先、單邊主義、TPP、美中貿易戰、WTO、貿易保護主義、區域經濟整合、亞太自貿區、全球貿易秩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