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從政府及民間觀點展望下一階段汙水下水道建設——專訪營建署游源順處長、力麒建設郭淑珍董事長
採訪、整理∕柯嘉玟 (2009/09/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9期》
游源順簡介
學 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
現 職:.內政部營建署副總工程司兼下水道
工程處處長
主要經歷:.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副處長
.內政部營建署汙水下水道測量規劃設計隊副隊長、隊長
我國汙水下水道BOT計畫系統分別於2004~2005年間簽約3處,分別為楠梓、淡水及羅東系統,3處系統目前皆已完成汙水處理廠第1期建設,並即將進入營運期。然2007年8月起至2008年12月,共有7處以上系統進行公告招商,並陸續公告超過14次,其中僅兩處系統於調整單價後有申請人遞件外,其餘多處系統均公告多次無人投標。因此,為加速我國汙水下水道建設進程,在邁入汙水下水道建設第4期計畫的過程中,行政院即指示未來可視縣(市)政府辦理意願,將原採BOT模式進行之系統,改採政府採購法方式辦理。
在楠梓、淡水及羅東系統即將邁入營運期的此階段,適逢我國汙水下水道第4期建設計畫整體政策大轉彎的過程,產、官、學界對於汙水下水道BOT計畫未來的看法為何?BOT計畫推動至今對於我國後續的建設是否激起什麼樣的漣漪?本篇將藉由專訪我國下水道建設最高執行機關的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游源順處長,以及投資我國汙水下水道建設BOT計畫達兩處系統的力麒建設郭淑珍董事長,希望分別瞭解政府及民間部門,對於後續推動汙水下水道BOT計畫的發展與展望。
BOT廠商具有更敏捷的思考模式
我國從民國93年推動汙水下水道BOT計畫歷經6年,從開始規劃到實際興建,即將進入營運期的過程,作為中央主管機關,營建署所扮演的角色及想法有什麼樣的轉變?
有鑑於下水道建設普及率遠低於韓國及其他亞洲四小龍,我國政府也開始正視下水道建設,然而如果要急起直追,在3期建設期間以一個可以改變推動的方式,即是利用BOT模式來與政府自辦雙軌進行。而營建署是負責推動下水道的中央主管機關,在擬訂4期計畫過程中,又出現了不同的檢討聲音,也開始討論BOT是否要再改回政府自辦,但無論用何種方式進行下水道建設,目的都為推動汙水下水道建設,因此營建署所扮演的角色還是沒有變,只是必須要想辦法如何加速及持續推動建設。雖然整體想法必須跟著政策方向轉變而改變,但政策的改變不影響建設目標,身為一個從事下水道的人員,相信大家都是一本初衷,皆希望台灣的下水道建設可以更好。
從營建署過去協助地方政府辦理傳統發包、並對照目前已簽約3~4處BOT計畫的推動過程,在政府人力配置或推動效率等,兩者最大之差異為何?
營建署協助地方政府以傳統採購方式辦理建設,對照3~4個BOT系統,個人認為BOT模式真的有其一定的效率,若能進一步健全我國收費制度,比照歐美反映真正的營管成本,將是更為正確的方向。但受限於我國現在的環境,若比照歐美反映成本方式的收費,對於民眾將是一大負擔。也因此在收費制度不健全下,容易造成外界質疑。但事實上BOT計畫的效率確有其存在的價值,無論羅東、淡水、楠梓所建設出來的處理廠,確實讓人刮目相看,真的展現出其履約的效率。
BOT模式、營建署、下水道建設、融資風險、履約管理、公私協力、環境政策、污水處理、地方財政、永續經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