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探究中國資產泡沫化之隱憂
曾仁傑 (2010/0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期》
中國資產市場出現泡沫之疑慮
在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的金融體系雖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由於出口嚴重衰退,導致實體經濟受到衝擊;中國大陸政府為了挽救經濟成長減緩之衝擊,同時達到2009年經濟成長率的「保八」之目標,實施了大規模財政政策與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成長,其中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經由多次的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擴大信貸額度和鼓勵銀行放貸等措施。在一連串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之後,中國已創造出相當寬鬆的貨幣環境,例如中國2009年1~10月的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高達8.92兆元,較2008年同期相比多了5.26兆元,創出歷史新高;而且根據世界銀行的中國經濟季報(2009年11月)表示,預計中國2009年新增貸款將達到GDP的30%。另外,反映國內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成長率從2009年3月以來,已連續8個月都維持在25%以上,截至10月末M2共為人民幣58.66兆元,較2008年同期成長29.46%。
然而,由於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市場流動性過剩,加上中國刺激房市政策的加持,中國的房市逐漸復甦,股市也呈逐步上揚之態勢。中國房地產歷經了2008年的向下調整後,自2009年初就開始上升,其中房地產景氣指數從2009年2月的94.8逐月升至10月的102.3,而且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也是類似情形,從2009年3月的98.7逐月升至10月的103.9(圖1);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表示,2009年10月70個大中城市的價格指數,共有61個是大於100,顯示中國房地產銷售價格上漲的現象,已接近全面性。此外,中國股市也是歷經2007年底和2008年的向下調整後,則呈上揚的趨勢,以上證綜指月末指數為例,就從2008年10月的1,816上揚至2009年10月的3,144,這段期間上漲了73%(圖2)。雖然,中國房地產景氣、價格以及股票指數上漲的現象,也部分反映中國的景氣復甦,但是在流動性過多的背景下,卻引起了多數人認為中國即將發生資產市場泡沫之疑慮。
圖1 中國房地產景氣和房屋銷售價格指數
圖2 中國上海月末綜合指數(1992=100)
廖俊男(2007)指出,資產價格泡沫的定義是指民眾對未來資產上漲的過度樂觀預期,而導致價格暫時提高的一種狀態,或是指目前資產價格的上漲偏離基本面價值,同時並非經濟基本面造成的;然而,資產價格上漲可能是反映了基本面因素,因此實務上不易認定或衡量資產市場是否有泡沫。
雖然資產市場是否有泡沫或是泡沫程度不易認定,不過據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8月3日)指出,2007年時是中國房地產和股市泡沫最為嚴重的一年,但是目前上證綜指月末指數仍遠低於2007年時的最高點(6,252);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和銷售價格指數,也尚未高於過去的高點。對此,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2009年11月)就指出,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上升速度沒有高出收入成長速度太多,而且股價還遠低2007年的高點,所以近期出現嚴重資產價格泡沫的可能性不大。
整體來說,以目前中國貨幣供應量呈現高成長速度來看,流動性過多的問題已經浮現,然而目前股市、房市還未達2007年底及2008年初的高峰時期,應尚無立即泡沫化之疑慮,但是資產價格持續上漲是事實,特別是中國房價上漲最快的四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可能已存在泡沫化之事實。然而,由於全球經濟尚未穩定,加上中國本身又得維持經濟穩定成長,且短期間尚無通膨壓力,因此實施較為激烈的緊縮性措施可能性不高,股市和房市恐將持續熱絡一段時間,是否可能進一步形成全面性的資產泡沫值得注意。
資產泡沫、房價飆升、流動性過剩、股市上漲、信貸擴張、制度鬆綁、消費抑制、金融風險、調控政策、中國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