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歐盟低碳氫來源證明制度發展現況及各國發展趨勢與展望
徐嘉彣、陳彥豪 (2024/01/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期》
隨著國際氫政策發展及氫供應鏈的建構,低碳氫標準及相關法規的建立將有助於市場發展,目前已超過30個國家發布氫戰略規劃。低碳氫作為無碳燃料或其他類型燃料和產品原料,對實現2050年淨零轉型扮演重要角色,建立具可信度的低碳氫來源證明系統及管理制度,保證低碳氫生產及消費之質量平衡,推動低碳氫從生產到消費的透明流向,可支持氫生產、使用及建立透明和彈性的全球市場。
各國隨著再生能源需求量的增加,離岸風電已成為永續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由於離岸風電占比日益增加,近年來各國開始運用多餘的離岸風電電力來進行多元電力轉換(Power-to-X),運用電解製氫於電力、運輸、燃料及工業製程使用,以提高離岸風電發電的價值。此外,為擴大全面性的應用,各國如歐洲、美國及澳洲開始打造完整的離岸風電製氫價值鏈,從生產、運輸、輸送至終端工業用戶形成氫谷(Hydrogen Valley)或氫中心(Hydrogen Hub),已成為技術發展重點。此外,低碳氫作為無碳燃料或其他類型燃料和產品原料,對實現2050年淨零轉型扮演重要角色。
建立具可信度的低碳氫來源證明系統及管理制度,保證低碳氫生產及消費之質量平衡,明確低碳氫從生產到消費透明流向,可促進低碳氫價值鏈的發展。提供使用者氫來源相關屬性資訊,作為「低碳氫的身分證」,可提高氫附加價值,讓「使用低碳氫或是再生能源氫」有機會成為企業面對氣候保護及資源使用方面責任的新社會契約。
歐盟CertifHy為目前制度最為完整的獨立自願性低碳氫認證方案,已明確訂定出產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邊界、產銷監管鏈追蹤系統、地理範圍、來源證明之核發、讓與(移轉)和交易/使用、註銷等規則。
歐盟低碳氫政策發展現況
隨著國際氫政策發展及氫供應鏈的建構,低碳氫標準及相關法規的建立將有助於市場發展,目前已超過30個國家發布了氫戰略規劃。為了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0年7月公布「能源系統整合戰略與潔淨氫戰略計畫」,以推動完全採用再生能源製氫的氫計畫,同時也將支持從化石燃料中提取的低碳氫,以在短期內擴大生產。歐盟估計到2050年,潔淨氫將滿足世界能源需求的24%。歐盟戰略將採分階段方式進行,第一階段要求於2024年前設置至少6GW的電解槽以生產100萬噸再生能源氫,來實現脫碳目標。第二階段從2025~2030年,關鍵目標是氫成為歐盟能源系統的實質組成部分;到2030年,歐盟將設置至少40GW的電解槽年產1,000萬噸再生能源氫;2030~2050年再生能源氫技術的成熟和大規模發展,以在所有難以脫碳的行業如化工和煉鋼中大規模部署。
歐盟的首要任務是發展再生能源氫,2023年2月歐盟執行委員會根據歐盟再生能源指令(EU 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RED)通過兩項授權法案。第一項授權法案定義在何種條件下,氫、氫基燃料(Hydrogen-Based Fuels)或其他能源載體可被視為非生物來源的再生燃料(Renewable Fuels of Non-Biological Origin, RFNBO)。該法案闡明歐盟再生能源指令中規定氫的「外加性」(Additionality)原則,氫及其衍生物必須使用新設的再生能源電力生產,即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不得早於電解槽前36個月營運(鑒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規劃和建置往往會受到許可程序的嚴重延誤),且設備不得領有任何補助。
氫能、氫戰略、氫能政策、氫供應鏈、低碳氫、再生能源、永續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