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跨越虛實:淺析中國大陸「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趨勢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跨越虛實:淺析中國大陸「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趨勢

黃健群  (2022/01/07)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期》

新冠疫情加速了數位經濟發展

在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這個百年僅見的黑天鵝肆虐全球以來,習以為常的全球生活一夕丕變:在人類的全球自由移動一夕停滯,以及人跟人必須保持社交距離的情形下,許多實體活動轉為虛擬、線下活動轉為線上。例如遠距工作(Work From Home, WFH)成為常態;網路購物取代更多實體消費。與此同時,從企業到個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各領域、各層面的數位轉型,包括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元宇宙(Metaverse)等概念,從在少數專業領域的討論,逐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現實。

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政府數位工具的應用,中國更是如此:例如,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測定用戶是否接觸過確診者的手機App「健康碼」;或是因停工、停班應運而生的「雲辦公」、「雲教育」、新鮮食材外送到府的「鮮食電商」、封閉式管理下的「無接觸配送」;甚或武漢火神山、雷神山搶建過程中數千萬人同步觀看的「雲監工」,以及各地官員解封後為促銷當地土特產的「雲帶貨」;為滿足不想或不能出門民眾的「雲旅遊」等。各類「雲經濟」不僅成為中國產業的新風景,也促使其數位經濟進一步發展。


中共推動數位經濟的三大政策

所謂的數位經濟,是基於數位科技的經濟模式。但數位經濟並非新的概念;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的發展,數位經濟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新的業態、新的模式也隨之不斷應運而生。

中國數位經濟的規模有多大?2020年中國大陸數位經濟占GDP比重38.6%,總量超過人民幣39.2兆元;2020年全球十大獨角獸企業中,中國占了6家;2021年前三季,全球網際網路企業最高市值的30家中,中國占了10家。從規模來看,中國數位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已是世界第二。

自2012年十八大以來,中共陸續提出「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戰略;2016年啟動的「十三五」規劃,首次將「拓展網路空間經濟」列為專篇,並提出寬帶中國、物聯網、雲端運算、互聯網+、大數據、政務資訊化、電子商務及網路安全等八項「信息化重大工程」;2021年啟動的「十四五」規劃,中共強調將推動三大政策,以「打造數位經濟新優勢」、「建設數字中國」(表1)。

十四五規劃數位經濟工業互聯網數位產業化自主創新數據紅利雲經濟智慧農業數位轉型新基建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