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美中科技冷戰對於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之影響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美中科技冷戰對於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之影響

方俊德  (2021/01/08)    《台經月刊第44卷第1期》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中間貿易衝突全面升級,儘管戰火進展起伏多變,不過衝突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確實使得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不僅傳統產業加速移出中國,資通訊產業的供應鏈也產生變化。原本外界預20201月隨著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新增關稅得以暫緩執行及調降部分已徵關稅,有利於降低不確定因素,將使得未來全球經貿前景更加明朗。

然而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截至2020129為止,全球確診案例已超6,800萬例,其中美國的確診案例位居全球之冠(將1,600萬例),使得美國總統川普在公開場合多次砲轟中國,指控中國政府湮滅證據、掩蓋病毒擴散的資訊,美中頻頻隔空交鋒,令美中緊張關係再度升溫。
 

美國制裁中企的可能影響

20205月美國開始陸續採取行動,從原本的貿易戰擴大至科技戰與金融領域,像是阻止美國政府退休儲蓄基金投資中國的股票、嚴格審核並限制中國學術/工作交流的赴美簽證、加強審查中國企業與資本的赴美上市與投資、自行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WHO)且切斷資金、撤銷香港的特殊貿易待遇、下令關閉中方駐休士頓領事館等。

在科技戰方面,美國對於華為的禁令亦再度升級,原20205月的出口規定為凡是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設備等的外國企業,若要出貨給華為或海思等相關企業,要先取得美國許可。然8月中,美國又進一步擴大對華為的限制,禁止第三方外國公司間接將含有美國軟體或技術的半導體晶片在未取得許可前,供貨給華為,等於切斷華為取得商用晶片的管道。

此外,20209月下旬以來,市場就傳出美國將對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展開制裁,隨後中芯國際10月初發布公告,證實遭受美國政府施加出口管制措施,而美國國防部亦於123將中芯國際列入「中國軍方企業(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名單中,此舉意味著20211月起將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中芯國際的股票。

整體來看,在川普主政時期,美中緊張關係全面升級,將戰火延伸到科技和網路領域。儘管美國總統大選順利落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將成為美國下任總統,未來由民主黨主政的白宮政策,是有別於川普主張對中國強硬的態度,後續值得持續關注。不過外界一般預期,美中科技戰仍將延續,拜登將以多邊組織及既有的貿易規則來施壓中國,使得美中對抗局面難以扭轉。由於美國以半導體作為制裁中國的武器,而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中心,將是美國制衡中國科技優勢的重要拉攏對象,未來不排除可能演變成美中兩大陣營壁壘分明的局面,廠商將被迫選邊站。

美中科技冷戰台積電半導體供應鏈華為禁令5G發展紅色供應鏈產業升級全球供應鏈重組在地化供應鏈自主技術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