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外商企業對中國經濟重要性及其可能演變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外商企業對中國經濟重要性及其可能演變

孫明德  (2007/10/11)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0期》

外商企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及其重要性

根據中國稅務總局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納稅前百大企業中,外商(含港澳台商企業)合計52家,納稅金額42.7億元人民幣,占百大企業比重45.47%2005年提1.7個百分點,而中國國有企業則38家,納稅額合35.6億元,比重37.85%,這項統計資訊除了顯示外商企業在中國經濟的重要性,且其比重仍有持續上揚的趨勢。

中國政府以往為了擴大出口並引進外商投資增加就業,中央及地方政府對以外銷業務為主之外商生產企業提供土地、租稅及融資等諸多優惠,沿海省市更利用其地利之便,發展原物料及銷售「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使得目前外商企業對於中國經濟之主要貢獻在於貿易,尤其是加工貿易20077月中國出6,544.1億美元中,外商企業出口金額便3,695.3億美元,占出口總額56.5%;中國進口總5,175.9億美元中,外商企業金3,019.1億美元占其58.3%7月中國累計順1,368.2億美元中,外商企業49.4%,如表1所示,由此可見外商企業在中國外貿中的重要性。 
 

1  20071~7月進出口概況(依企業型態區分) 
 

外商企業對中國投資的研究中Mao HongLuo-shou Chen(2001)Panel Data模式,依Dunning的折衷理論,分析中國外商投資的決定因素,其結果顯示,外商跨國企業獨占的科技與管理經驗優勢,加上中國低廉的勞動成本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成為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其餘重要因素還包括人民幣貶值、地理距離、文化和跨國企業全球性布局策略。我國學者黃智聰及歐陽(2006)的研究結果則區分不同時期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目的,其結果顯1993~1996年期間,外商投資主要目的是著眼於中國市場,赴中投資較多的是與中國工資率與技術水準相近的國家(地區),1997~ 2003年期間,由於中國生產力有所提升,因此吸引了各技術層級的外商投資,顯示出對中國投資與貿易結構,受中國內部市場潛力及技術水準影響而有所改變。 

 

中國外商企業及產業政策的轉變

雖然中國經濟受惠於外商企業投資創造外匯收入,但由於本身經濟已建立相當的基礎,外商企業的重要性不如以往,尤其對中國內需的促進助力更是有限,因此中國政府近年來正逐步修正其外商企業的優惠方案,其中以內外資所得稅的合併最為外界所矚目。在這項稅法改革前,由於外商企業享有多種地方所得稅的減免和稅收優惠政策,使其實質稅負約15%以下,而新的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統一25%,雖然名目稅率33%8個百分點,但稅制調整後,外商企業原因投資來源特殊而享有的多項稅收優惠政策被取消,使得外商企業實質稅負將有明顯地提高,廠商可分配利潤受到影響。

此外,由於中國對先進國家貿易順差不斷擴大20077月順差累計已1,371.1億美元,預估全年順差金額不僅可突20061,800億美元水準,甚至可能達2,500億之歷史新高,為了抑制貿易順差持續擴增,中國政府除了降低出口退稅率外,持續提出不利加工出口政策7月下旬增列多項勞力密集商品為限制類商品,要求廠商先繳交應納稅50%~100%保證金,此舉使得廠商營運成本大增。

外商企業經濟發展產業政策貿易順差稅收改革內陸遷移投資環境政策調整加工貿易經濟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