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日本地方創生ESG案例剖析
蔡志良 (2023/04/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4期》
CSR僅為ESG目標的其中一項社會責任指標,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4年提出「地方創生」構想,主要目的為減緩東京人口過度集中及高齡化社會,造成日本鄉村地區青壯人口流失等問題。因此本文以日本地方創生ESG案例,分述小松製造所、和歌山縣白浜鎮IT產業辦公室、愛知縣犬山市青銀共創事業,以及鹿兒島縣大崎鎮日本第一的循環經濟小鎮,最後綜整日本創生精神對應ESG目標,希冀吸引青年返鄉、培育地方人才,建構永續營運的地方共好制度。
近20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環境已朝向少子高齡化社會發展,且地方青壯年人口持續流向都會區,造成地方勞動力流失,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為促進地方人口回流及國土均衡發展,2019年行政院宣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積極推動國內地方創生事業發展,2020年更提出「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擘劃出我國地方創生發展願景及各項推動計畫。觀察我國地方創生精神與意涵,旨在達成促進青年返鄉、創造地方就業,掌握地方DNA及促進地方共好等目標。
觀察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中,政府編列新台幣66億元預算,推動國內地方創生事業發展,本文將以觀察國外地方創生案例,以企業永續經營ESG中各項指標,來檢視地方創生事業所達成的質化效益,期能作為檢視國內地方創生事業之參考。
小松製造所與當地林業產銷合作,以木質燃料薄片,供應鍋爐進行燃燒後產生高溫蒸氣,研發不耗費水資源的綠色能源系統;和歌山縣白浜鎮IT產業辦公室吸引Salesforce公司參予該項計畫,不僅大幅縮減通勤返還,員工每月更多出近64小時的自由時間。
CSR、ESG、SDGs之關聯
伴隨著各國企業及個人持續追求利潤的各種行為,也同步引起許多社會問題及環境問題,造成地球面臨著如全球暖化及水資源日益枯竭等環境問題,此外部分國家也仍存在著人權及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在面臨此一情況下,地方創生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企業永續營運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ESG)目標、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關聯浮現。2005年聯合國提出「Who Cares Wins」報告中,提倡全球各國企業均應達成環境永續、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ESG目標,實現全球人類共構更加富裕及永續發展的社會環境。ESG是企業在永續發展規劃中所需包含的三大面向,主要的目標項目即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附表)。
地方創生、ESG目標、社會責任、企業永續、循環經濟、青銀共創、環境保護、農業創新、人才返鄉、地方共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