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論東協國家參與2015 APEC發展之產業政策規劃方向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論東協國家參與2015 APEC發展之產業政策規劃方向

林虹妤  (2015/02/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2期》

背景

金融海嘯後的經濟新世界,國際政經情勢出現劇烈變化。歷經多次貨幣寬鬆措施與再工業化產業政策導引下,美國經濟景氣從谷底攀升且復甦趨勢相當明確;然另一主要世界消費市場歐洲則受限於整體投資、消費需求仍顯不足,目前力行寬鬆金融貨幣政策以刺激景氣。亞洲經濟效益成長則出現新的變化,東協國家為能維持高度成長,隨著競爭力變化逐步調整轉型與積極升級,轉向國內需求與拓展更多新興市場貿易兩大方向推動。綜觀東協國家過去發展歷程,總給人差異大於整合的印象,近年隨著亞太市場國家產業競局不斷改變,在中國崛起下外資吸納與產業移轉,亞太市場國家對內無不積極利用產業政策來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以確保其國際分工地位與產業競爭優勢;對外則針對國際關係與區域整合,各國參與度日愈積極,無論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雙邊或多邊FTA議題皆在亞洲掀起熱潮。

在亞太區域合作方面,2014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已於2014年11月在中國北京正式落幕,2015年APEC主辦國將轉由菲律賓接棒。菲律賓總統貝尼格諾‧艾奎諾宣稱2015年APEC發展重點在於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亞太經濟環境。由此,2015 APEC會議主題為「建立包容的各經濟體、建立更美好的世界」(building inclusive economies, building a better world),並聚焦於四大重點:(1)強化區域經濟整合;(2)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區域與全球經濟;(3)投資於人力資本發展;(4)建立永續與彈性的社群。

東協國家面臨國際經貿體系加速結盟與整合趨勢,國內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加速進行,順應國際合作發展趨勢考量一國產業總體經濟政策方向。由2015年APEC重點發展方向觀察,在整體國家經濟永續發展架構下,各國以前瞻角度在擬定中長期產業整體政策規劃,藉以支持經濟並創造就業。除了針對國內利基產業外,亦針對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進行布局動作。對外而言,東協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生產、消費能量的市場,積極擴展區域整合是有助於整體經貿發展的重要方向。對內而言,透過擴展外資引進與扶植中小企業的成長,是維繫國內產業發展的動力來源。

 

各國發展產業利基條件不同,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一般而言,一國透過中長期產業政策規劃,能持續強化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創造就業並促進經濟成長。惟東協各國長期以來考量政治、經濟不同層面因素,在產業政策上發展各異。

就已開發國家來看,新加坡重視科技創新與人才,產業發展進程相對快速成熟。新加坡政府日前公布「智慧國家2025」十年計畫,目標是建立世界第一個智慧國。眾所皆知,新加坡具備優越的經商環境和舒適的創業生活環境,成為吸引資訊技術產業發展和人才聚集的市場,科技企業和人才是新加坡發展智慧國家的必要元素。根據2006年公布「智慧城市2015計畫」規劃基礎,新加坡運用資訊技術發展和應用領先世界的優勢,「智慧國家」計畫未來將透過高新技術來蒐集大量資訊,由此進一步預測民眾需求並提供民眾更好的服務。智慧國家中「智慧」兩字,並非是以機器或資訊技術完全取代人力,反而更廣泛深入應用資訊科技所蒐集到大量資料,更加強調人的作用,並提供政府機關作為未來決策參考依據。

東協經濟共同體區域整合RCEPTPP中小企業自由貿易協定外資投資產業升級亞太新興市場經濟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