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庫頁島油氣開發計畫與我國採購其能源的可行性
石莉涵、王郁心 (2007/09/10) 《台經月刊第30卷第9期》
在現今資源匱乏的時代,各國紛紛積極尋找長期且可靠的能源來源,以確保能源安全。此趨勢因而使能源新興霸主俄羅斯成為最受矚目的能源供給大國,而在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又以石油和天然蘊藏量極為豐富的庫頁島成為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能源開發區域。根據BP的估計,該島海外中國棚的石油蘊藏量約有180億桶,天然氣蘊藏量約有100兆立方英尺(注1)。中國方面的估計則是石油蘊藏量約有73億桶,天然氣蘊藏量約有127.13兆立方英尺(注2)。
由於國際油價高漲,基於利益考量外國能源業者積極與俄羅斯能源公司合作趕搭這波探勘熱潮。因此,能源蘊藏量豐富的庫頁島成為俄羅斯在落實其亞洲戰略中的一顆重要棋子,俄羅斯正計畫透過東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能源開發,來拉近與東亞國家間的緊密關係。
庫頁島油氣開發及產銷
根據「俄羅斯2020能源策略」,庫頁島的海上中國棚石油開採量,到2010年將達到18,250~ 18,980萬桶,並將持續到2020年(注3)。回溯庫頁島當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事業,最早是1975年前蘇聯時期開始進行的「庫頁島1號」計畫,接著是1994年俄羅斯聯邦推出的「庫頁島2號」計畫,其後分別有「庫頁島3號」、「庫頁島4號」、「庫頁島5號」和「庫頁島6號」等計畫。各國投資者也都已陸續簽署開發協議,或展開實質性的探勘和相關油氣開採工程,而參與投資庫頁島能源開發的外國石油公司分屬美國、日本、印度、荷蘭、英國等國家。目前,「庫頁島1號」及「庫頁島2號」為現階段營運良好的兩項計畫,在石油方面已有實質的出口成果,第3號計畫也已正式啟動開發,其餘的第4號至第6號等計畫,也已有多家外國石油公司開始進行相關的合作計畫之洽談工作,另庫頁島州政府亦規劃第7至第9號開發計畫,但目前仍處於初步研擬中。附表為俄羅斯庫頁島1至6號計畫之現況。
(一)庫頁島計畫進行概況
目前,庫頁島開發計畫中營運良好並開始生產及出口石油的僅庫頁島1號及2號計畫。「庫頁島1號」於2005年正式生產石油,並於2006年開始出口至印度和日本,「庫頁島2號」則於1999年開始生產並出口原油至日本、中國、韓國等。由於俄羅斯政府政治勢力介入,2006年9月18日俄羅斯自然資源部以「環保問題」宣布取消「庫頁島2號計畫」,其表面原因雖是管線建造工程期間遭非法砍伐木材、水域汙染等環境破壞而影響永續發展,但實際原因為「生產分配約定」(PSA)的不合時宜與利益爭議(注4)。擬定PSA的目的原是對欲投資俄羅斯油氣市場的外資提供保護措施,協議基本內容為投資公司可以在油氣生產售出之後,以銷售收入扣除產銷成本後,再與地主國以特定比例分享利潤。但由於Shell持續以各項藉口增資提高其成本,嚴重影響未來俄羅斯政府可分得之利益,使得其無法獲得10%以上的石油(注5)。因此在俄國政府無法接受此情況之下,以「庫頁島2號」開發計畫危害環境為由,勒令停止相關開發工程,並考慮撤銷Shell的開發執照。因迫於俄羅斯政府的壓力,原三大股東公司荷蘭皇家殼牌(Shell)和日本兩家集團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已決定各自讓出部分股權給俄羅斯國營的天然氣工業集團(Gazprom),預計屆時Gazprom將擁有庫頁島2號計畫至少50%股權,成為庫頁島2號計畫的主要股東,並於今(2007)年初與荷蘭Shell、日本三井物產及三菱商事共同提交新的改善工作進度表,以確保未來開發能順利進行(注6)。
庫頁島油氣、俄羅斯能源、石油進口、天然氣採購、LNG供應、多元能源政策、能源基礎建設、俄羅斯能源戰略、PSA協議、能源供應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