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國際金融危機與大陸區域經濟發展
張兆安(作者為上海經濟年鑒主編) (2009/08/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8期》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主要特徵
由美國次級貸款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對全球經濟形成重大的衝擊,世界經濟增長因此出現趨緩的態勢。與以往世界上發生過的金融危機及經濟危機相比,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波及的範圍廣,影響的領域寬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影響到美國與歐美主要國家,也影響到亞洲及其他洲的許多國家;不僅影響到各個洲的發達國家,更影響到各個洲的發展中國家,以及一些貧困的國家;不僅影響到投資銀行與大型銀行,也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不僅影響到金融領域,也影響到其他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產業領域;不僅影響到虛擬經濟的發展,也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生存和發展。
2.產生的震盪大,影響的程度深
從表面上來看,國際金融危機的起源在美國,美國受到的影響應該最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受到影響最大的不是美國,歐盟受到的影響比美國大,而亞洲比歐盟受到的影響更巨。這主要是因為在經濟日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於國際產業分工的不同,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對全球各國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震盪,而且也對世界的各個區域產生不同的影響。
3.呈現的力度強,衝擊的幅度大
從當前的結果來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衝擊,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把樓頂刮掉一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動搖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的根基,使得全球金融領域可能需要進行全面的洗牌,國際金融體系也可能需要進行重新架構。同時,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也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嚴峻的挑戰,例如,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方式,因國際金融危機波及而需要加快轉型。
4.發生的變化快,應對的難度高
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演變影響進程來看,金融危機的衝擊波不是來一波就結束,而是一波接著一波,一波比一波力度更大,形成遞進式的層層傳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市場上呈現出風雲變幻的態勢,能源等要素價格與國際匯率上上下下,產業發展起起落落,整個變化的節奏十分快速,令人目不暇接。在這種情況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5.出乎的超常規,判斷的要求難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表現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程度不同的國家,體現了超常規的相似性。例如,金融危機開始的時候,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同時發生通脹;貨幣升值與貶值國家同時發生通脹;採取固定匯率的國家和採取浮動匯率的國家同時出現通脹;財政赤字國家和財政盈餘國家都出現通脹。因此,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具有超常規的特點,如果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難以解釋。
區域經濟、出口導向、中西部發展、宏觀政策、產業轉型、外匯儲備、實體經濟、產業升級、內外需並重、產業轉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