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金融風暴後中國高科技產業之發展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金融風暴後中國高科技產業之發展

莊朝榮  (2009/04/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4期》

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現況

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界定範圍包括航空航天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共5類行業。2007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達到50,461億元,比2006年增長20.2%,低於製造業28.8%的增長速度,對製造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為10.7%。2007年高技術產業附加價值為11,621億元,比2006年增長15.6%,但增長率比2006年下降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作為製造業發展的先導產業,一直推動著中國製造業整體的高速發展,但近3年來高技術產業的產出在整個製造業中的比重持續下降。2007年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的比重為14.3%。

從高技術各產業的情況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附加價值達到5,808 億元,比2006年增長13.5%,增長率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占整個高技術產業附加價值的比重為50%。醫藥製造業和航空航天器製造業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增長率分別達到26.4%和21.2%,比2006年分別增加了8.3和6個百分點;醫療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增幅由2006年的41.4%下降到2007年的23.7%,下降了近18個百分點。

2007年中國高技術產業企業數共計21,517家,比2006年增加2,356家。其中國有企業數量繼續下降,延續了過去幾年快速減少的趨勢;但國有企業產出規模比2006年顯著增加,附加價值為1,502億元,比2006年增長18.3%。三資企業的數量比上年大幅增加,共計8,028家,產出規模進一步擴大到7,285.8億元,比2006年增長12.7%。其他類型以內資企業的數量最多,占高技術產業企業總家數的54.2%。三資企業與國有企業規模發展的巨大差異,使三資企業在中國高技術產業的主體地位繼續鞏固,2007年三資企業的附加價值占中國高技術產業總體的比重為62.7%。2007年其他內資企業的產出規模已遠超國有企業,附加價值達到2,832.3億元,比2006年增長22%(中國科學技術部,2008)。


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現況

根據科技部和商務部界定的中國高技術產品範圍,包括電腦與通信技術、生命科學技術、電子技術、電腦集成製造技術、航空航太技術、光電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和其他共9個領域。2007年高技術產品進出口額突破6,000億美元,貿易順差繼續增大。2007年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帶動商品貿易整體結構的進一步優化,隨著高技術產品整體貿易順差的出現,在不同技術領域、貿易夥伴、企業類型等方面呈現出較大差異。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資料,2007年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6,348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20.1%,其中出口額3,478.2億美元,進口額2,869.8億美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23.6%和16.0%。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占全部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的比重分別達到28.6%和30.0%。2007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順差達到608.3億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78.1%。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

電腦與通信技術是貿易順差的主導領域,電子技術產品仍為逆差。2007年電腦與通信技術產品的出口額達到2,796.1億美元,占高技術產品全部出口的比重為80.4%。電子技術產品占高技術產品進口的54.7%半數以上,進口額達到1,569.1億美元。

中國高技術產品對歐美市場貿易順差最高,對日韓貿易逆差最大。2007年香港、美國和歐盟是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最大的海外市場,出口額占比分別為24.0%、21.2%以及21.1%,合計占出口總額的66.3%。台灣、日本和韓國則從2003年開始一直是中國進口高技術產品最多的貿易夥伴,2007年從台灣、日本和韓國的進口額占比分別為14.7%、14.2%以及13.3%,合計占進口總額的42.2%。

中國高技術產業金融危機國家級開發區自主創新技術轉型產業升級製造業品牌建設進出口貿易技術創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