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2006年和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成長和匯率趨勢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2006年和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成長和匯率趨勢

張明海(作者為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2005/12/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2期》

2005年的投資、消費和外貿直到第三季度仍然高速成長,其中投資成長達26.1%,高20042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17個月保12%~13%的成長趨勢,消費品零售同比成13%,高2004年同1.9個百分點;外貿順683.4億美元,預期將達1,000億美元的順差;因此,全年經濟將仍然保持高速成長GDP成長率估計將9.2%左右。但2006年經濟卻出現了幾項不確定因素,除了可能20052006年初爆發的禽流感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在經濟上中國主要面臨著如下的問題。

 

2006年中國經濟將面臨的問題

(一)投資不大可能給經濟成長提供較大規模的動力

理由在於,引發本輪週期的投資在建設工20萬億2006年起將逐步進入固定資產形成期,煤、電、油、運的能力的瓶頸尚未完全解除的同時,由於房地產等行業的降溫,許多設備的產能利用率可能下降,國際油價也可能繼續保持較高的水準,這些都將使企業利潤率可能2005年已經開始的回落趨勢上進一步加深。而且,為保證宏觀調控到位,貨幣政策不可能在房地產的「熱門行業」放鬆。

(二)強勁的出口趨勢可能出現轉折

國際上貿易保護政策進一步抬頭,可能進一步影響商品和要素的流動。例如,根據最近取得重大進展的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中國出口美國的主要紡織品大類和成衣貿易成長2006年將限制8%~10%20051~8月分,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54%增幅相比,大大縮減,入世效應將較大地減退。國際油價高漲,使正在回升中的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所有這些都預示出口不容過分樂觀。

(三2006年成長的關鍵在消費之強勁與否

根據最近幾年觀察,除了已經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中國經濟趨勢中最沒有把握的正是消費。中國在過20年中家庭消費一直在下降2004年消費GDP53%,而儲蓄率在上升;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04年年底200569月底的三次調查,經濟學家中對未6個月消費需求作樂觀預期的人數比例也是忽上忽下(分別38%19%22%),而大多數索性不作有方向性的判斷,即認為消費沒有變化的始終占接2/3的比重。這些除了比較年輕中儲蓄的年齡結構還有更深的原因2006年住房市場的降溫和旅遊市場可能受到禽流感爆發的衝擊,糧食連續兩年豐產2006年糧食價格很難回升,可能影響農村居民收入較快成長,這些都將使2006年消費成長更加具有了不確定性。
本研究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存在再次面臨產能過剩而導致通貨緊縮的風險,但是可能性不大2006年的消費可能繼續成長。但是,消費仍然沒能彌補投資和出口可能產生的缺口,因此2006年的經濟成長速度2005年預計9.2%成長率的水準有所回落。

中國經濟成長十一五規劃人民幣匯率消費驅動內需提升出口趨勢就業政策資本市場開放通貨緊縮勞動力要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