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從數位閱讀趨勢下探討政府出版品的加值應用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從數位閱讀趨勢下探討政府出版品的加值應用

黃暖雲  (2013/04/08)    《台經月刊第36卷第4期》

過去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四萬多種新書出版,根據經濟部商業司資料統計,台灣圖書出版業201114,016家,2010年成長10%,但是圖書出版種數卻43,207種減少42,586種,顯示台灣整體出版圖書業已有衰退的警訊。

由於整體社會與出版環境氛圍的變化,加上新興資訊科技的快速更新,出版產業鏈的生態樣貌將面臨新的產製模式與應用方式2002年,數位出版業被列為「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之一,並通過「加強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推動計畫」2009年行政院核定「數位出版業發展策略及行動計畫」,預計2013年投入新台21.34億元推動發展電子書產業,以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擴大華文數位出版利基,促進優質數位閱讀環境2010年「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計畫中包含:推動生活雲端應用的電子圖書(e-book)、教育雲端服務整合教育部數位學習資源建構數位內容交換平台,以推動電子書包並協助國內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經濟部則以業界科專鼓勵業者投入六大新興產業雲端創新應用服務發展,如數位教(e Learning)、華文數位閱(e-Reading)。同時,經濟部工業局「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補助計畫」,針對智慧終端裝置如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數位學習專用機等,開發支援跨平台數位內容及智慧終端相關應用服務等。由此可知,相關政策的扶植對於傳統或新興數位圖書出版業者而言,可視為未來發展數位出版的重要契機。

政府機關向來被視為台灣最大的出版社,兼具資訊內容提供者與出版者的雙重身份,產製內容相當多元,涵蓋專業應用類研究報告、台灣文史、產業經濟應用、社會法制、衛生保健、繪本童書及其他導覽性大眾讀物等類型,不僅記錄多樣豐富的題材,更蘊含台灣深厚的文化底蘊。政府出版品400個以上的出版機關,每年出版6,000種出版品,根據文化部資料統計,近五年政府出版品的整體出版量皆呈現穩定成長,在出版類別當中,圖書類就占一半以上,且電子出版品(含電子書)2010~2011年更有明顯的成長,顯見政府出版品有逐漸重視數位內容產製與電子書議題的趨勢(12)。

 

1  近五年政府出版品數量統計

 

2 2011年政府出版品統一編號件數統計表
 

數位閱讀趨勢概況

所謂「政府出版品」,依據政府出版品管理辦法2條規定:「係指以政府機關及其所屬機構、學校之經費或名義出版或發行之圖書、連續性出版品、電子出版品及其他非書資料。」換言之,意即政府投入公共資源研究所產出的知識產品,具有公開政府施政、展現政府資訊、傳承社會發展與文化結晶的價值,亦涵蓋市場機制所不及的領域,具有專業性、唯一性及權威性,被視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因此若欲使政府出版品走向市場機制的運作,便得仰賴政府資訊市場的開放、開發與利用的原則,才能使出版品的運作機制更具價值性、流通性與競爭力。

政府出版品加值利用的目的在於提升出版資訊的價值,加值後的產品須能說服民眾認同其附加價值,願意付費使用,且政府仍應就所授權內容負監督之責。過去由於政府出版品肩負政策行銷、推廣教育與文獻保存的任務,認為有其發行必要性,大致上流通管道可分成「贈閱類出版品」及「販售類出版品」兩大類,前者以年鑑、公報、年報為主,多數相關資訊內容在網路或寄存圖書管道,提供民眾就近免費使用、閱覽及參考各類型政府資訊;而後者則是透過市場銷售機制,讓民眾以付費方式取得所需政府出版品。從政府出版品統籌展示門市的統計資料中可得知,近五年的整體銷書量、營業額成長率呈現趨緩,顯見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民眾的閱讀與購買行為逐漸轉變,加上電子出版品的產量增加,數位閱讀的議題也開始受到重視(3)。

數位閱讀政府出版品電子書數位轉型加值應用數位內容管理行動載具出版產業變革數位出版政策內容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