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前瞻OECD 2030年生物經濟政策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前瞻OECD 2030年生物經濟政策

張世龍  (2006/03/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3期》

當太空Edgar Mitchell從月球上看著上升的地球時,深切地讚嘆眼前造物奇奧的景致,出神地說:「從月亮的邊際後方,突然出現一道亮麗的藍色和寶石般的白色光芒,以無比的壯觀漫長而緩慢的移動,一顆明亮精緻有如晴空一般的藍色球體,鑲著緩緩旋轉的白色薄幕,就像一小顆珍珠漸漸從神祕的黑色深海上升。過了好一陣子,我才體認到這正是地我們的家園(1)。」

如今,「生物經濟」的發展,除了銜接於持續擴張的全球化議題,更進一步直接指向地球自身的天然環境、資源,和人類的生活方式之間如何相生相成,並面對永續成長與發展等當代議題。 

 

OECD對「生物經濟」的界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作為一個包30個民主政體的獨特論壇,期望促使各國政府共同面對全球化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挑戰OECD也致力於協助各國政府對企業治理、資訊產業、生物經濟、社會變遷等最新發展議題,保持深度的理解及持續關注。該組織長期推動各國政府就政策經驗比較、共同問題解決、國內與國際發展等方面,進行既深且廣的政策研議(2)。

2005OECD的「國際未來計畫(IFP)3)開始進行一項為期兩年的2030年生物經濟政策議程計畫(OECD 2005a),從中嘗試以前瞻的眼光探究生物經濟的嶄新發展IFP200511月,亦就「生物經濟:長程的前景及潛在影響」籌辦研討會,目的在評估生物科技的應用在未來二、三十年間可能會發展到多普遍的地步,從而展望其綜合效益,瞭解這對經濟的可能影響及政策意涵。事實上,有關「生物經濟」的概念OECD20043月,即在一份針對生物科技與永續成長、永續發展的專題報告中有清楚闡釋,並2005年的計畫中持續援引。

OECD將「生物經濟」定義為經濟活動的一部分,認為生物經濟是獲取生物處理和可再生資源的潛在價值,致使健康改善、永續成長和發展。生物經濟的另一個主要概念,是「以生物為基礎的經濟」,這在狹義的工業運用層面,是指使用可再生資 、有效的生物程序和生態產業叢聚,以創造永續生物性產品、工作與收益的經濟型(OECD 2004)

OECD2005年提出的2030年生物經濟政策議程計畫」,期望能使各國政府在政策面足以因應生物經濟的最新發展。其目標在於(1)辨明技術、規範、財務與社會等方面有礙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瓶頸(2)提供政策制訂者所需之資訊、分析和指引,而能從生物經濟中尋求最大利益。

生物經濟永續發展生物科技OECD政策議程工業生技全球化技術瓶頸可再生資源經濟成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