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以變革成就經典不敗的純熟品牌——成熟企業的生存之道
黃瓊琪 (2022/06/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6期》
「青春不老」亙古亙今一直是人類或企業追求的永生議題,特別是屹立在固有市場多年的成熟企業,隨著長年的經營與組織壯大,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與使命。除了抗衡這兩年疫情肆虐的衝擊,面對著產業世代交替、後進者瓜分機會,跨界破壞創新者翻轉慣有模式以及消費者喜新厭舊,有著多年歷史資產與包袱的品牌如何不畏勁敵環伺而盈步向前,保持韌性的開創事業新曲線,最重要的就是迎合科技進步的速度,持續為組織注入活水。
身處變局,老品牌企業無法再單靠過去經驗就能輕易獲取成功或對未來準確預判,懂得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已變得與企業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同等重要。此外,成熟企業過往熟稔的商業模式與現今對應之消費型態及行為已不夠融通,為抵禦快速進入新興競爭者,企業需導入新思維與新做法改善經營策略、服務模式或是生產技術等,以期為企業帶來更寬廣的未來。因此數位變革與創新絕對是企業重返年輕、基業長青的生存法則。
以變制變 立足在時代的洪流
根據《2021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資料,目前台灣中小企業現有家數154.8萬家,疫情爆發造成巨大衝擊也反應在老化企業家數,2020年經營年數超過20年僅存18萬家(占11.65%),相較前一年度尚有40萬家(26.94%)的光景,以及過去十年呈逐年增長,有崩跌式下滑的汰弱情勢(圖1)。由此可見商業環境劇變下,企業生命週期有愈來愈短的走勢,即便尚未邁入成熟期的企業,平時就須具備危機意識以防步入初老現象。
圖1 中小企業經營年限超過20年之家數及總占比
而Innosight每兩年發布的企業壽命報告指出,於S&P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企業存續週期有持續下降趨勢,在1930年的平均年限為50~70年,在1970年後期的平均年限為30~35年,但在這十年間,預計將縮減至15~20年,未來會由更多「新型混合產業」(hybrid industries)帶來新的風險和機會。種種現象可得知,想在市場立於不敗之地,求新求變必然成為企業經營的競爭新常態。
接下來本文將探討成熟企業在新市場環境所面臨的關鍵挑戰,並闡述國際百年經典企業案例與超過一甲子歲月的台灣熟齡企業轉型軌跡,分別剖析各家老品牌果斷的啟動企業再生,勇於跳脫成熟期的做法。
數位轉型、品牌再造、企業創新、經營策略、成熟企業、混合產業、創新案例、品牌價值、數據驅動、跨界競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