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生技產業發展困境與前景分析
胡雲華(作者為浦東行政學院經濟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2009/12/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2期》
大陸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大陸生物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總體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以生物醫藥為例,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大陸醫藥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338.22億元,同比增長25.45%。醫藥工業累計實現利稅974.49億元,其中,生物製劑行業實現利稅總額87.56億元,醫療器械行業利稅總額78.90億元(注1)。醫藥上市公司更是呈現高成長態勢,經營性利潤總額增幅高達72.93%(注2)。總體來看,近年來,大陸生物產業發展在自主創新、國際化、集聚化等方面呈現出新的亮點。
1.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在相關配套政策的推動下,大陸生物企業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產業整體創新能力有所提升,各基地相繼成功研發出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重點專案開發紛紛取得階段性進展。以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例,目前海扶刀、血透機、手術動力裝置、渝榮1號良種豬繁育、方通新型獸用疫苗、華正生物柴油、華森製藥、三峽庫區名特野生魚產業化繁育等重大專案進展順利;胃病疫苗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人工耳蝸、數位X線機完成臨床試驗或樣機試製,正在做產業化前期準備;治療型B肝疫苗II期臨床試驗接近尾聲;節糧蛋雞等產業化推廣項目正在加緊實施(注3)。
2.國際化步伐加快
伴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大陸廣闊的市場腹地和良好的成長預期吸引了愈來愈多外資的目光,外國投資公司紛紛加大對大陸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並與中國投資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投資方式。與此同時,大陸生物企業主動融入全球化,謀求國際間的合作。一方面,向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輸出技術、產品和資本,占領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以研發服務模式與歐美發達地區合作等方式進入國際市場。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大陸醫藥製造業出口交貨值636.72億元,同比增長20.51%,其中,醫療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出口交貨值851.71 億元,同比增長39.96%(注4)。
3.產業集聚化明顯
為推動「生物產業“十一五”規劃」的落實,2008年2月,大陸新批復了八個生物產業基地,至此,生物領域的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達到22個(注5),產業基地的大力建設推動了生物產業集群的培育、產業鏈的延伸,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的集聚化發展。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大陸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增長高於全國生物產業平均水準,形成發展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及生物服務等生物產業領域,初步形成和集聚了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創新型企業。
大陸生物產業發展瓶頸分析
儘管經過多年持續的發展,大陸生物產業取得了長足進展,然而在目前新形勢下,仍然存在一些發展瓶頸和制約因素,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生物產業、創投基金、技術創新、研發外包、產業聚落、生物醫藥、人才培育、融資環境、企業升級、國際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