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從福建加強物流建設看閩台合作之前景
莊朝榮 (2015/09/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9期》
從2009年成立海西經濟區,至2015年福建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出爐,中國透過不斷創新、改革、開放,加強閩台產業合作、服務貿易、貨物貿易、金融等合作及人員往來,進一步深化兩岸合作機制不遺餘力。目前福建省正積極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相關發展政策陸續出爐,尤其是福建自貿區成立後,更要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完善物流、金融等功能,適應全球商業流、資訊流、資金流的環境,培育國際物流的能力,促進國際物流與貿易金融的整合創新,對閩台物流服務業長期發展影響深遠。
中國積極改善物流發展環境
2011年8月中國國務院為改善物流業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公布實施「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又為建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於2014年10月公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同時,中國商務部為發展現代物流企業,於2014年9月公布「促進交通物流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針對中國物流業發展建構良好的經營環境。
根據中長期規劃,2013年中國社會物流業增加值為人民幣3.9兆元,占GDP的比重6.8%,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14.8%。規劃目標至2020年物流業增加值年均成長約8%,占GDP的比重約達7.5%。至2020年將初步完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並扶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和服務品牌,以扭轉「小、散、弱」的發展格局。因此,在邁向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如何完善物流服務業發展環境極其重要。
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必須減少行政干預,並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和做法。中國2013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高達18%,為先進國家的兩倍左右,也顯著高於巴西、印度等開發中國家,這顯示中國物流業效率低、成本高。目前中國物流服務業發展必須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首要之務是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以降低物流成本。
福建促進物流發展關鍵在提升效率
福建物流發展環境與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所描述的「小、散、弱」發展格局如出一轍,亟待加以改善。早在2010年9月福建省為了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推動傳統物流業轉型,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在第11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中通過「福建省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條例」,是中國首部為物流業立法的地方性法規。根據該條例,福建將鼓勵、引導物流企業透過參股、控股、兼併、聯合、合資、合作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加強與境內外先進物流企業的合資、合作與交流,發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聯盟。確實為促進物流產業和物流企業發展提供較完善的規範和協助,但對改善物流業經營環境的相關措施仍極為欠缺。
福建自貿區、閩台合作、物流基礎建設、區域經濟整合、跨境電商、供應鏈升級、港口物流、政策試點、服務貿易自由化、通關便利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