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從印尼2011~2025年經濟發展計畫,掌握當地未來商機
朱浩、黃兆仁 (2011/12/12)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2期》
後金融海嘯時期,亞洲經濟重要性相形突顯,成長模式逐漸由高度倚賴出口帶動,轉為內需拉動為主力,尤其是潛存龐大商機的新興市場,已被視為未來驅動全球經濟躍升的主要來源。
印尼為全球第四大人口國及東協最大消費市場,其經濟重要性不容忽視。1999年9月25日G20會議,歷經十年發展後,印尼已成為全球第19大的經濟體,並逐漸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在2009年6月Morgan Stanley的報告更將印尼納入「金磚五國」(BRIIC,附注)的行列中,並預測該國在2011年經濟成長率可達到6~7%。同時,印尼亦分別被國際投資集團高盛證券列入「新鑽11國」(Next 11)名單及日本BRICs經濟研究所列為「遠景五國」(VISTA)行列,皆指出該國未來可望繼中國及印度之後,成為另一個備受矚目的亞洲經濟新亮點。
現任印尼總統蘇希洛(Susilo)為帶動國家的發展,更於2011年5月27日公布「加速擴張印尼經濟建設藍圖2011~2025」(Acceleration and Expansion of Indonesia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1~2025, MP3EI),其計畫牽涉範圍廣,可能帶動的產業亦多,我國業者可藉此掌握先機,拓展印尼市場。本文旨在藉由說明MP3EI的拓展目標、及研析相關內容、與討論主要產業布局可能的走向趨勢,進而歸結出我國業者赴當地市場發展的潛在可能機會。
MP3EI發展目標與內容
印尼政府以公布MP3EI,作為該國未來15年經濟發展的願景與總體規劃目標,以期該國在2025年進入世界十大經濟強國之列。依據2011~2015經濟建設發展藍圖架構(圖1),提出印尼在2025年的國家願景及總目標為「建立自足的、先進的、適當的與繁榮的印尼」,其發展之原則,包括:鼓勵對於22項主要的項目大規模投資;利用同步的國家計畫,提升實質部門的績效;在每個經濟走廊建立出卓越的發展中心;其主要的策略則有:藉由該走廊帶動經濟潛在的成長;加強國家內部之連結,提升國家之人力資源與社會、科技之能量。該國政府希望透過MP3EI的執行,得以在2025年推升印尼成為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並成為世界上已開發國家之一。
圖1 2011~2025年印尼經濟建設藍圖架構
此外,根據MP3EI規劃,至2025年印尼人均收入將會達14,250~15,5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4.0~4.5兆美元。為實現上述目標,在2011~2014年期間,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期需達6.4~7.5%,並配合減少通貨膨脹率由2011~2014年的6.5%,至2025年的3.0%。如果該國能依上述經濟發展目標前進,則預估在2045年人均收入將可達44,500~49,000美元,GDP也將到達15~17.5兆美元(圖2)。
MP3EI、印尼經濟走廊、產業布局、基礎建設、比較優勢、石化業、機械設備、光電元件、東協整合、新興市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