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新興經濟體制度變革之探討
曾怡禎 (2006/08/07) 《台經月刊第29卷第8期》
前言
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比重日增,影響所及凡原物料價格、生產布局、消費市場、國際金融等莫不隨之起舞。然而,強國之路並不平坦,新興經濟體從崛起到有能耐重塑世界經濟和財富版圖,依然是任重道遠。本文分為六段,首段為前言;其次,說明新興經濟體崛起的態勢;第三,雖然新興經濟體向上發展的大方向是可以期待的,但仍有其可能瓶頸和風險,第四,綜述經濟發展時,制度變革的國際經驗,第五,要述投資人的因應之道;最後,為本文結語。
新興經濟體崛起的態勢
(一)從一份報告談起
一石激起千層浪,自2004年10月高盛證券推出「BRICs」(金磚四國)報告後,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等四國的股市表現甚佳,甚至超出高盛所預期。2005年底高盛再度提出的「新鑽十一國」觀點,高盛在這份報告中,以各國家人口數及未來經濟發展潛力為篩選標準,看好南韓、印尼、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及、奈及利亞、土耳其、伊朗及墨西哥等11個新興國家。進一步引發國資金加速向新興市場移動,台灣投資人也沒有在這波風潮中缺席。 流風所及,舉凡為「新興市場」相關,皆披上了金色光環,受到了投資人的青睞,這從國內投信募集新興市場基金的認購盛況,可見一斑。
旋不及踵,受美股重跌、油價高漲,美國經濟可能轉弱及商品價格走軟等因素拖累,亞太與新興股市五、六月慘跌,一片風聲鶴唳,外資急於撤離印度、俄羅斯等市場。究竟我們要建立什麼參考架構來看待新興經濟體,才不容易在期待中受到傷害?
(二)新興經濟體捲土重來的趨力
新興經濟體的股市短期表現很難預知,因為其中充斥大多在短期內不斷轉換投資目標的參與者。在經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網路泡沫,乃至五、六月分的指數重挫後,人們對於新興市場能否捲土重來,抱持懷疑論調毋寧是健康的。本文無意在此重述高盛報告的立論或對它的詬病和擔憂,但是新興經濟體捲土重來這個想法並非一廂情願,它是源自觀察若干基本力量的效應:
新興經濟體、金磚四國、制度變革、全球化、資本流動、經濟風險、產業轉型、基礎設施、經濟生產力、投資策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