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全球新趨2 國際綠色復甦行動對我國永續能源轉型之啟示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全球新趨2 國際綠色復甦行動對我國永續能源轉型之啟示

顏君聿  (2021/05/10)    《台經月刊第44卷第5期》

  2019年年底延燒至今COVID-19疫情,與全球氣候變遷危機,看似不同類型的風險,但卻有其關聯與相似處。疫情所造成的社經衝擊、能資源等供應需求震盪,挑戰許多國家經濟基礎,也對全球氣候行動產生深遠影響。疫情帶給各國政府巨大的財務壓力,擠壓原本應對氣候行動的財政空間;另一方面,疫情危機亦轉化為許多國家加速低碳轉型的動力。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各國紛紛祭出綠色新政與綠色復甦行動方案,強化氣候韌性基礎建設投資與低碳轉型,同時創造就業,以使國內經濟與環境能同步朝永續目標發展。

相較國際主要經濟體,我國因防疫成效佳,能源系統受疫情影響程度較低,然亦未出現「疫情讓環境喘息」之機會。面對氣候變遷更為廣泛深遠的系統風險,本文期藉由對後疫情時代全球能源體系關鍵發展課題之觀察、探討國際綠色發展變革,提出對我國未來邁向永續、更具韌性之低碳能源轉型推動方向建議。

 

疫後全球能源體系關鍵發展課題

而疫情蔓延2020年年初之後,短期內國際能資源耗用受到抑制,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明顯衝擊,能源需求大幅減少、相關生產與投資延滯,導致庫存暴漲、價格驟降。在國際主要經濟體帶動復甦的情況下,經濟活動回升增加了能源需求,亦使暫獲緩解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再度面臨反轉危機。此波能源市場動盪對全球地緣政治、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目標之達成等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

(一)地緣政治動盪促使能源安全重要性更加提升

COVID-19疫情影響初期,全球能源市場供過於求,生產國減產協議下之供應減幅無法抵銷疫情蔓延造成的需求下跌,能源市場結構性震盪使得能源生產國間的利益衝突與矛盾更加突顯。疫情對於全球能源產業和地緣政治效益造成影響,加上全球能源治理機制間缺乏有效協調,無論IEAOPEC+機制皆僅體現出部分國家的利益與立場,致使此些機制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不足,加劇全球能源變革和能源轉型背景下的市場動盪。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更加注重開發本國能源資源,尤其透過發展再生能源藉以降低國家能源安全風險。

永續能源綠色復甦低碳轉型再生能源碳中和目標能源安全綠色新政國際合作ESG投資綠色金融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