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21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領航性產業——台灣觀光政策之現況與發展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21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領航性產業——台灣觀光政策之現況與發展

朱歆如  (2009/08/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8期》

隨著生活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航空運輸的日益便捷,全球觀光活動及產業也隨之活絡,觀光是內需型的外貿產業,藉由觀光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創造就業需求與機會,更是賺取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世界各國莫不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而國內自週休二日制度實施以來,民眾對休閒生活和觀光品質的重視與需求亦逐漸提升。有鑒於此趨勢,政府高度重視到觀光產業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將「觀光」定位21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領航性服務業之一,馬英九總統並將觀光旅遊與其他五項:生物科技、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文化創意,列為政府重點推動之六大關鍵新興產業。

然而,在全球不景氣及新流H1N1的影響下,觀光市場在需求面上連帶受到相當的影響;而在供給面上,根2008年世界經濟論(world Economic Forum)130個國家之基礎建設、環境、自然與文化資源進行旅遊業競爭力評估顯示,台灣在排名中位居52名,落後於鄰近的香港(14名)、新加坡(16名)、日本(23名)、泰國(42名)等國家。探討細項指標,我國在政策、環境及自然與文化資源相對落後,且在整體觀光相關基礎建設排名74名(1),政府之觀光預算排名79名,對遊客之吸引力排名73名,顯示我國行銷策略及軟硬體設施仍有待改進。由以上看來,如何制定有效政策以提升台灣觀光產業競爭力,帶領台灣觀光產業突破困難、逆勢成長,確是政府亟需思考之處。

 

1  台灣於觀光旅遊業競爭力評估中各細項競爭紙標之排行
 

觀光政策發展演變

台灣觀光政策發展是由內而外逐漸演進的多階段作為,其中包括了建構國內旅遊設施、開放國人出國觀光、開發國內旅遊客源,爭取國際觀光客源,以及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等。

(一)觀光發展萌芽時期

1956~1978年階段之前,因受到了國民政府遷台及兩岸對戰之影響,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上均採取保護措施,連帶亦反應在觀光發展上。而1956~1978年間,台灣處於經濟萌芽階段,政府依序推動「台灣省觀光事3年計畫」、「觀光事4年計畫」、「台灣地區觀光事業綜合開發計畫」,訂定各觀光資源優先開發順序,推動風景區整建,發展國內觀光旅行,並加強各項觀光資源之輔導管理與設施安全檢查,以作為推展國內觀光旅遊事業之準備。

(二)觀光發展茁壯時期

1979~1988年由於國內經濟持續高度發展,國民平均所得及消費能力提高,加上政府解嚴,推動「開放國人出國觀光及赴大陸探親」政策,使得民眾旅遊風潮盛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政府因而開放旅行業執照登記、鼓勵民間興建觀光旅館、實施「旅館評鑑制度」,健全觀光基礎管理,並發布「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劃設風景特定區帶動地方觀光事業發展。

(三)國內與國際觀光並行時期

1989~1999年之間,在國內推行了隔週休二日制,擴大了國內旅遊市場的需求,並且興建了多項國內風景區觀光建設,包括:「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東部區域整體觀光發展計畫」、「溫泉開發管理方案」,並持續觀光設施的強化,以及觀光旅行業的督導與業務檢查。在國際上則對日、美、英12國實施免簽證措施,致力國際宣傳推廣、舉辦大型公關活動、開發新遊程等,以吸引國際旅客來台。

觀光政策觀光拔尖領航陸客來台旅遊競爭力觀光產業升級基礎建設觀光品牌兩岸開放行銷策略永續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