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社會效益評估工具之應用及選擇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社會效益評估工具之應用及選擇

簡妤庭  (2018/01/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1期》

由於全球經濟高度發展衍生一系列之社會環境問題,使近年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議題受到熱切關注,其中如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注1)、B型企業(B Corp.,注2)等新興組織樣態逐漸興起,相較於一般傳統企業在行銷企業價值時,更注重自身追求的社會目的和理念,同時創造獲利以及正向社會影響力。而國內社會企業發展也因應世界潮流逐漸萌芽,從「2014社會企業元年」至今朝向多元發展(注3),例如:提倡公平貿易透過保證收購價格機制,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得到共創更好的價值(生態綠,注4;繭裹子,注5);給予相關職能培訓以協助弱勢就業(大誌,注6;黑暗對話,注7);專注於農業原料、通路、加工等創新,改善小農之經濟收入或者提供消費者安心之品質保證(綠藤生機,注8;2021社會企業,注9);結合新興科技倡議或推動環境永續議題(小智研發,注10 ;綠然能源,注11);或者運用創意元素喚起社區、鄉鎮之產業及文化,致力復甦並維護在地原有盛景(小鎮文創,注12;甘樂文創,注13)等,於全國各處漸漸改變政府、民間企業及非營利組織之傳統思維,開始調適本身運作模式或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以翻轉現存困境。

 

影響力投資逐漸發酵

近年有許多國家開始推動相關政策,以強化社會創新發展之友善環境,除了政府相應政策、社群網路連結、育成輔導等機制建立外,企業社會責任資源及創業投資扮演尤為重要的角色。社會創新企業透過創新的商業做法解決社會問題,相較於傳統企業需耗費額外成本顧及經濟、社會與環境之平衡,導致多數社會創新企業無法完全仰賴本身提供的產品永續經營,需藉外界投資彌補存在之缺口。隨著社會企業概念持續發酵,民間創投及一般企業逐漸體認影響力投資之精神,於投資標的中不僅觀察營運績效,也衡量對於社會或者環境之貢獻與實質成果。根據2017年GIIN公布的最新影響力投資人調查年報(Annual Impact Investor Survey),2016年全球影響力投資規模達到221億美元(共已累積投資1,140億美元),並估計在2017年投資金額將正成長17%至259億美元(圖1),可見國際對影響力投資的金額逐年攀升。

 

1  全球影響力投資樣貌

 

社會創投業者較不追求大幅的財務效益,反更為重視社會效益的產出,且相較於傳統企業,社會創新組織擁有更廣泛的潛在投資人。社會部門需要建構出透明的方法來衡量、記錄並追蹤組織創造的社會效益,否則影響力投資仍會長年不足(注14)。若社會創新組織能提出有效證據說明其社會環境影響力如何展現,則有機會連結企業資源及社會創投資金,以降低組織在營運過程中所面臨的資金壓力,如何積極地開拓多元化籌資管道穩定現金流,已成為新創企業近年重要焦點。

社會創新影響力投資社會企業B型企業SROILean Data社會效益評估社會影響力影響力衡量社會創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