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走過失落的年代,從國際舞台中崛起——南美洲經濟整合的新趨勢
范凱云 (2007/06/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6期》
金磚四國的概念被提出後,吸引諸多國際企業紛紛投身於金磚四國的市場,身為金磚之一的巴西自然也成為此浪潮下的受益者。依據Austin Rating Consultant所公布的修正公式計算,2005年巴西的GDP超越南韓、荷蘭以及澳洲,成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除了巴西之外,BRICs經濟研究所也將阿根廷列為下一波建議的投資組合「VISTA」之一,而在世界主要市場對於能源需求大幅提升的情況之下,委內瑞拉與玻利維亞所握有能源的價值也水漲船高,成為發展中國家投資的重點區域,再加上原本經濟表現就穩定亮眼的智利,南美洲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已非吳下阿蒙。
2004年底南美洲開始掀起區域整合的浪潮,於2006年12月更是確立了朝向制度化發展的基礎,並據此推動資源、基礎建設、政策以及社會層面的整合。不同於以往拉美整合的氛圍,南美洲國家出現了難得一見整合的大好契機:民間社會瀰漫著反美情緒,左派政府紛紛自大選脫穎而出,經濟走上軌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國與國間逐步開始化解過去的仇恨,南美洲意識抬頭,在此環境之下,南美洲國家為了擴大其於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分量,遂著手進行南美洲全域的區域整合,南美國家共同體便自此誕生。
此共同體所涵蓋約3億多人口、域內經濟體GDP規模合計超過1.5兆美元(請參見附表)。面對此新興卻有潛力的國際組織,其實質內涵、運作模式及其影響都耐人尋味。故本文將對此國際組織的內涵與主流議題進行全盤性的探討,並思考此區域整合的戰略意涵。
附表 南美國家共同體GDP一覽表
南美國家共同體的發展
2004年12月8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智利、祕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以及蘇利南等12個南美洲國家,在秘魯首都庫斯科召開南美洲高峰會。會後12國發布《庫斯科宣言》並簽署「南美國家共同體原則聲明」,正式宣告南美國家共同體(Comunidad Sudamericana de Naciones, CSN)成立,誓言要加強政治、經濟及其他領域的整合,成為如同歐盟一般的共同體,並朝向建立南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方向發展。當時的南美國家共同體僅僅只是諮詢性的常設議事會議、多邊論壇。
2005年12月於巴拉圭的蒙特維多(Montevideo)召開了南美共同體特別高峰會議,會中決定要成立「戰略設計委員會(Comisi de Reflexi)」。此委員會由各國總統派特使組成,其任務在於規劃第二次南美國家共同體高峰會所可以簽署的相關文件,以深化南美洲的整合。
南美洲整合、自由貿易區、能源合作、天然氣管線、金融整合、南美國家共同體、克洽邦巴宣言、南美洲議會、區域經濟、國際談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