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在低碳經濟時代下的制度與策略——專訪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蕭慧娟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在低碳經濟時代下的制度與策略——專訪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蕭慧娟

採訪/楊豐碩、蔡彣涓、整理/施雅慧  (2008/08/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8期》

為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之全球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對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排放做出全球性防制協議。我國亦於2006年9月26日由行政院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針對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之政府機關權責、減量執行模式及執行工具等進行原則性規範。

本篇專題藉由訪問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期以從國家宏觀的角度,審視台灣迎接低碳經濟時代來臨之制度、氣候變遷調適及生活型態等層面的規劃與發展方向。

.溫室氣體減量法之施行預期將對台灣產業及民眾造成何種影響?

依據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規劃,產業應先進行排放源排放量之盤查、登錄及查證作業,確實掌握廠區溫室氣體之排放情形,並據以瞭解改善空間。另外,本署未來將針對特定行業或製程(如排放量達一定規模者),訂定其排放之溫室氣體年平均排放量應符合溫室氣體效能標準,故業者即應積極進行製程改善,以避免違反規定。

為具體落實溫室氣體減量責任並與國際接軌,產業應隨時關切國內外減量趨勢,如總量管制、排放量核配及交易制度之進展,規劃中、長期之減量策略,瞭解最新減量技術發展情形或參與國際合作等。新興產業如清潔能源產業、能源服務業(ESCO)、低碳產業等,預期也將因應國內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而蓬勃發展。

至於民眾生活面部分,期待全民能逐步改變生活習慣,落實「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包括冷氣控溫不外洩、隨手關燈拔插頭、省電燈具更省錢、節能省水看標章、鐵馬步行兼保健、每週一天不開車、選車用車助減碳、多吃蔬食少吃肉、自備杯筷帕與袋、惜用資源顧地球等。此外民眾若能配合政府機關之宣導與推廣,使用低耗能、高能源效率產品或服務,亦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之排放。


有關台灣碳交易平台的規劃

.台灣碳交易平台之規劃現況及其限制

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之基礎,建立在詳實之排放資料庫及明確之減量目標設定,碳額度之信用價值亦需透過公正之查驗管理機制及嚴謹之核配制度始能達成。此外碳交易亦須受到國內金融管理機制監督,以及相關法令規範,以避免不當人為炒作及投資損失,因碳交易亦涉及財稅議題,故須由財政部、金管會及本署跨部會合作建立。

另本署擬具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業將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納入考量。由於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來源為能源部門,其他如工業部門、交通部門、住商部門及農業部門皆具有一定之排放量,故溫室氣體減量法即朝此方向進行排放量分配及減量規劃。

在該法尚未生效前,為強化我國二氧化碳減量能力,本署已與經濟部工業局及能源局優先推動盤查、登錄、查證等減量能力建構事宜,並於2007年7月啟動「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以掌握我國產業溫室氣體排放基礎及減量潛力。目前有89家排放量較大的廠商提報盤查資料於平台,所提報之排放量約占我國能源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之48%,相關盤查資料之可信度,將由查驗機構根據ISO14064/14065等相關標準進行查證;另依據本署溫室氣體先期減量推動計畫(草案)之規劃,廠商於2000年以後所作的減量,未來將可作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配排放量之參考。

溫室氣體減量法碳交易平台清潔能源低碳產業節能減碳減碳措施排放量盤查能源效率國際合作低碳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