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美陸貿易戰影響下的全球與亞太區域政經發展
劉德海 (2019/05/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5期》
美陸貿易戰迄今交鋒一年餘,已導致全球經濟籠罩在其陰影之下。川普所採取的是陽剛迫擊的危崖(brinkmanship)談判策略,而習近平則為以柔克剛,迂迴因應與合縱連橫的談判策略。同時雙方亦無所不用其極來迫使對方屈服,達成對己方有利的協議。尤其是川普,其談判策略是利用一切可用的事件作為迫使對方讓步的免費談判籌碼,而這些籌碼往往是對方最在意的事情。川普對中國打台灣牌、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牌(注1)、南海危機牌以及與不斷放出風聲中國撐不下去,急於談判。其中又以台灣牌最為顯著,川普趕在2018年年終簽署載明美國應定期對台出售防禦性武器的《亞洲再保證法》,以及2019年3月川普默許軍售台灣66架F-16V戰機等。之前在2018年3月也曾簽署的《台灣旅行法》,解除美國高層官員訪台的禁忌。此外,2019年2月在越南舉行的川金二次峰會以破局落幕也是川普的伎倆。雙方幕僚早已草擬好河內宣言,韓國媒體甚至都有白紙黑字,但當時川普正因其前私人律師科恩在國會做出對其極為不利的證詞怒不可遏,苦思脫困之策,又考慮到美國從北韓能獲得的政治利益有限,遂臨時起意決定拂袖而去,並將峰會破局歸罪到北韓的身上,稱平壤要求要完全解除經濟制裁,他無法接受。結果,川普走人讓兩韓成為最大輸家,嘗到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注2)。
誠如白宮國安顧問波頓所言,川普認為談判破局對他沒有損失,但卻可以轉移美國媒體對其醜聞的注意力,又可迫使金正恩在未來非核化做出更大的讓步,而更重要的是殺雞儆猴,也是川普的真正目的,即在警告未來的談判對手,他是會在不滿意的情況下隨時毫不留情地逕自退出談判,壓迫這些對手在未來與他談判時必須三思,可能會因擔心川普以同樣手法對付他們而自願做出重大經貿讓利。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美中貿易談判是川普的最主要標的,因為他急於從北京獲得巨額經貿利益後隨即宣布參加2020年的總統大選。其他的對象還包括被視為下一個雙邊談判對手的日本,與即將在未來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歐盟。
陸美共治世界vs.陸美新冷戰
日本與歐盟此時此刻有雙重的恐懼,一方面是擔心中美達成貿易協議,他們將會變成川普下一個凌虐的對象;同時也憂心G2成型,美中兩大經濟超強主導了全球經濟,使日本與歐盟淪為配角(注3),就算日本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也難抗衡美中兩強的聯手。汽車業這兩年多的巨變就是最明顯的徵兆,當中國大陸決定將電動車作為未來唯一的車種後,電動車就已是中美主導的局面,由特斯拉(Tesla)與比亞迪(BYD)雙雄坐享第一及第二,而原先居於領先地位的德國福斯(Volkswagen)汽車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則瞬間變為輸家,只能生產電池等配件,喪失在世界第一汽車市場中國大陸的優勢。
2018年2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團(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收購賓士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 AG)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並獲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調查結果無須受到任何罰款,成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東(注4)。兩公司擬組合資公司,在中國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使用高端車型將包括但不限於梅賽德斯―賓士品牌。初期車型包括梅賽德斯―賓士S級車、E級車、V級豪華多功能車以及梅賽德斯―邁巴赫轎車,未來將使用吉利集團旗下高端純電動車型。截至2018年9月底戴姆勒出行服務即行car2go、智行moovel和mytaxi等智慧手機應用的用戶總數達2,600萬。目前戴姆勒為中國47萬餘名用戶提供自由流動式汽車共享服務即行car2go和站點式汽車共享服務Car2Share隨心開,已累計超過2,000萬公里的共享出行里程。戴姆勒圖藉此新合資公司進一步推進其「瞰思未來」(C·A·S·E)戰略(注5),包括四大領域,即智能互聯(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出行(Shared & Services)和電力驅動(Electric)。
美陸貿易戰、全球經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供應鏈、G2時代、新冷戰、貿易協議、5G技術、區域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