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2008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2008年「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

孫明德/整理  (2008/06/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6期》

針對我國目前及未來重要經貿政策及方向與會政府首長提出說明外,本次研討會的主要議程共分為三個場次,分別為「亞洲景氣議題—亞洲景氣動向的焦點掃瞄」、「亞洲政治議題—亞洲新政局新展望」,以及「亞洲產經議題」。茲將本次會議重點觀點整理如下,以供各界參考。


當前我國重要經貿政策與方向

首先是由蕭副總統當選人萬長致詞,蕭副總統當選人提出,美國經濟受到次級房貸的影響呈現下滑趨勢,亞洲各國也面臨匯率升值的壓力,造成亞洲對於歐美出口成長的減緩,而國際能源及資源價格持續上漲,更使得亞洲各國面臨過去兩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的通膨壓力。在出口動能可能受到侷限下,透過擴大公共建設的推動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創造內需服務業的成長動能,成為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除了吸引海外資源投入外,由長期發展的思維,努力拓展台灣在區域內的參與空間,從整體環境面上來改善貿易條件也有其必要性。由於中國是台灣目前貿易與投資最主要的地區,過去大家常對我國經貿過度依賴中國存在疑慮,未來在處理兩岸經貿事務上,要存著總體風險管理的概念,與企業個別決策的自由空間達到平衡,以營造雙贏的效果。

經濟部施次長透過專題演講分析「2008年全球風險與東亞經濟展望」,首先點出全球經濟面臨的四大風險,分別為系統性金融危機、糧食安全、供應鏈以及能源安全等,在政治方面,地緣政治之不確定性,特別是國際社會與伊朗間逐步升高的緊張情勢,以及伊拉克與阿富汗有關領土完整性的衝突,更對全球投下不確定的變數。為因應上述問題。施次長認為,由於我國與國際景氣之連動性高,且相關原物料均高度仰賴進口,因此政府在擬訂及執行施政目標及措施時,應以前瞻性之作法,預先考慮可能之變動風險、適時調整因應,目前政府已積極採取「強化經濟體質,帶動投資機會」、「加強拓銷,分散出口市場」、「穩定價格措施」、及「強化照顧低收入戶措施」等四項措施努力,以確保我國經濟穩健地發展。


亞洲景氣重要議題

(一)議題一:亞洲景氣動向的焦點掃瞄

1.美國次貸風暴,促使各界對全球景氣看法日趨悲觀

本研討會首場由台灣經濟研究院洪院長德生主持,由台經院研究六所楊所長家彥於會中提出對2008美國與亞洲各主要新興國家經濟走勢之觀察,並與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梁院長國源、兆豐金控董總經理瑞斌一同解析影響亞洲經濟成長表現的關鍵因素。楊所長在引言中首先指出,2008年新興經濟體雖不至於明顯偏離過去幾年的經濟成長軌道,但已開發國家卻很可能步上經濟反轉向下的方向。首先,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所引發的風暴,使得各界對未來全球景氣的看法日趨悲觀,而其風險亦藉由各類金融創新商品與交易行為大幅擴散至整個金融體系,極可能顯著影響美國民眾消費及企業投資活動的進行。而在亞洲方面,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相關出口,將受到美國經濟成長力道低迷的負面影響,而中國、印度、印尼、越南等新興經濟體的成長表現,也受到龐大國內需求的影響,外貿趨緩的影響相對次要,東南亞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受美國景氣趨緩影響,將介於前述兩類國家之間。

亞洲經濟經濟增長通膨壓力兩岸關係區域整合內需動能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經濟全球風險貿易結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