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提振我國新興產業與新創企業發展之金融政策研析
古芷諼 (2019/08/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8期》
1970年代,台灣創業家以製造業代工出口發展締造亮麗之經濟奇蹟。時至今日,資訊科技變革改寫全球經濟發展樣貌,受數位創新技術與消費需求導向驅動,商品生產型態由批量標準化製造轉為小規模客製化精準生產,如美國Apple、Google、微軟等知識經濟密集型企業之崛起即為最典型案例。而我國製造業長期以傳統產業與資通訊產品為主導,面對既有產業群聚及供應鏈代工優勢漸被取代,如何轉型升級、朝多元服務及加值化邁進,已為當前刻不容緩之議題。
創新經濟模式仰賴足額資金挹注,企業規模小而籌資能力普遍不足之新創企業尤其缺乏,惟近年台灣國內投資持續不振而超額儲蓄過多,成為經濟發展隱憂。據2019年主計總處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超額儲蓄達新台幣2.18兆元,已連續五年高逾兩兆元,若閒置資金若無法轉為挹注產業發展之投資動能,恐流入房、股市,導致房市不正常發展及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穩定。
為健全經濟發展與落實創新創業政策目標,政府加速引導資金投入新創事業與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重視以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之政策思維,方為根本之道。鑑於此,本文將先行歸納當前推動創新創業政策做法,進一步探討我國新興產業與新創企業之發展課題,並依當前創新創業障礙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我國推動創新創業政策做法
為促進我國經濟與產業結構轉型、加速突破經濟發展困局,政府提出諸多政策方案,冀藉創新創業法規鬆綁與排除、引進國際資金與專業知識,以及打造合適創新創業環境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國際鏈結,並改善創業生態環境,積極結合民間與國際力量,強化市場機制,讓我國創新、具高附加價值及國際拓展潛力之新創企業得以快速成長茁壯。
新創企業、金融政策、融資管道、產業升級、私募股權基金、夾層融資、監理沙盒、ICO、創業投資、經濟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