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開拓新藍海:國際加速器如何帶領新創進軍國際市場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開拓新藍海:國際加速器如何帶領新創進軍國際市場

徐明墐(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5/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5期》

面對有限的內需市場,台灣新創多將出海視為擴張目標,尋求更大的市場規模及投資。國際加速器成為新創邁向海外的重要節點,透過投資、媒合及在地資源整合,幫助克服市場進入障礙。例如,SparkLabs協助Colega AI與Lydia AI成功拓展日本及韓國市場,顯示其國際網絡的價值。隨著新創對於能提供國際化服務的生態系夥伴需求提高,在陪伴新創的過程中,創育機構更可以提升拓展國際相關服務,與新創共同升級。

 

緣起

台灣新創面對有限的內需市場,國際化是台灣新創的關鍵議題,對於如何能夠有效利用資源,增加進軍國際的勝率,是新創所關心與重視的。本文就新創對國際化資源需求及加速器提供的服務進行說明,並透過SparkLabs Taiwan作為案例,說明國際加速器帶給新創生態圈中助益,及如何能帶領新創進軍國際市場。


新創國際化的需求及痛點

台灣新創以業務整體發展性為評估條件,面對有限的內需市場,為獲得更多投資及擴張市場規模,大多把出海視為目標。在國際化發展中主要遇到的困難仍以當地資源、人才、法規等為主。2024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中指出,受訪新創有93%已有海外拓展規劃,約一成有聘僱外籍員工的經驗。歷年大調查發現,台灣新創業者團隊組成主要人才為創新研發人才,業務開發人才及廣告行銷人才較缺乏,在未來招募以業務開發人才需求最高。

回顧過往大調查資料,台灣新創對國際化的發展評估,2019年有78%表示「國際化發展是未來三年內的主要發展目標」,但僅30%新創已開始評估或選定目標海外市場,尚未開始或才剛起步評估目標海外市場者高達70%。至2021資料顯示台灣新創選擇海外市場,以業務發展為評估要件,並以「市場潛力」及「產品能符合市場需求」為前兩項評估要件,對進入國際市場所需「行銷、人才、資金管理能力」較為缺乏。2024年有超過三成新創已有海外營收,在拓展海外市場前三名遇到的困難為「缺乏在地夥伴及網絡」、「在地法規不熟悉」、「缺乏了解當地市場人才」。

另外,在新創成長的過程中,曾經透過育成中心、加速器等創育體系尋求資源上的協助,近七成新創在創業過程曾經進駐創育機構,顯示創育機構在新創生態圈的資源層面,對新創團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不論是工作空間、政府輔導資源、資金媒合到國際化發展等,均提供新創於不同階段的支持與輔助。

新創國際化發展中,以新創實際需求與創育機構提供的資源比較;據2020大調查統計,新創需要前三名資源為「媒合當地企業或銷售通路」、「熟悉當地法規、規章辦法等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目標市場給予產品服務調整建議的業師」;在付費願意上,前兩項與需求資源相同,第三名則以「能提供在地據點」高於對業師的需求。推展至2024大調查資料顯示,創育體系提供新創的服務,與新創的需求相近,前兩名為「提供海外市場產品服務建議」、「媒合當地企業或銷售通路」,第三名項目為「協助進駐當地加速器或育成機構」,對應到新創期望能有提供目標市場建議的業師與媒合在地投資人的兩項需求,透過此項資源,結合在地資源增加脈絡關係,為新創國際化提供服務(圖1)。

國際加速器SparkLabs新創出海募資媒合在地市場驗證創業資源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