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包容性數位轉型,創造我國高齡者數位機會之探索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包容性數位轉型,創造我國高齡者數位機會之探索

鍾家賢  (2021/09/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9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7%以上即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達20%為超高齡社會。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已於2016年達到311萬人,占全人口比率為13%,預測2025年成長至469萬人,占全人口比率約為20%,意謂再過四年我國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高齡者。另依扶養比率觀察,2016年台灣的扶老比為18%、扶幼比是18%,預測2025年扶老比將提高為29%、扶幼比則為17%,平均每2.1名青壯年扶養1人,扶養趨勢將轉變為以扶老為主。

隨著我國整體人口結構急遽老化,扶養比持續攀高,青壯年肩上的負擔愈加沉重,為回應高齡社會長期照顧服務的多元需求,政府於2016年12月核定「長照十年計畫2.0」,提出「照護科技化關懷長者」,以建構「高齡整體照顧模式整合平台」,開發資通訊、物聯網及連結輔具等產業,改善長照服務模式;建置「長者居家科技互動平台」,藉由現代科技輔助,讓長者不受時空限制,於家居隨時隨地與人互動,避免因獨居、寂寞降低身體活動,產生衰弱、肌少症等情形。

另國發會委託研究「數位科技時代下我國超高齡社會因應策略」,亦指出未來超高齡社會處於無所不在的網路空間,應順勢運用我國資通訊優勢,推動數位科技轉型及創新服務之策略,如:成就新數位工作樣態,利於高齡勞動者延後退休或重返職場二度就業;建立新預防醫療模式,以數位科技監測與預測及早發現或預防疾病;創造人本支援服務平台,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通用住宅、提升網路社會參與的自主性等,協助高齡者重新定位晚年生活。爰此,結合數位科技輔助高齡者的日常生活或照護需求成為未來政策推動重點,而高齡者的資訊素養或資訊科技使用能力,亦成為高齡化社會政策推動的關鍵因素。


我國高齡者數位科技使用現況

為了掌握我國數位發展情形,國家發展委員會每年定期辦理「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內容包含:(1)探討國人資訊設備近用與使用情形(資訊近用)與資訊素養,如個人上網設備擁有情形、網路近用、數位足跡認知、資安認知、資訊篩選等;(2)瞭解網路族應用資訊於學習、社會生活參與、經濟、政治與健康促進等多生活面向的情形及頻率;(3)觀察資訊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2019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整體手機使用率為91.3%,65歲以上高齡者手機使用率為63.2%;整體網路使用率為86.2%,65歲以上高齡者網路使用率僅有43.5%,除了資訊近用機會明顯落後,持有的資訊設備種類、資安認知、資訊篩選再利用及鑑別能力也都明顯較低,設備中毒的情況則是在65歲以上網路族較常見(表1),然而要創造高齡者數位「應用」機會,必須先讓他們願意擁有資訊設備,具備資訊近用的技能與素養(如:上網及資安),才能接受數位科技轉型帶來的創新應用與服務。

高齡者數位科技包容性轉型數位落差資訊素養數位健康智慧科技長照服務科技輔助高齡社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