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解開樂高能獲得世界品牌獎的數位轉型祕密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解開樂高能獲得世界品牌獎的數位轉型祕密

陳佳宏  (2019/10/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0期》

   在兒童玩具產業中2015年之前的營收排名一直都由美(Mattel)與孩之(Hasbro)穩坐全球第一與第二,前者主要產品為芭比娃娃,2014~2018年營收與淨利都大幅下滑;後者主力產品中,最知名者為變形金剛,此外也取得迪士尼授權生產冰雪奇緣、星際大戰等玩具,使其近幾年營收與淨利維持穩定。原本排名第三,以積木為核心產品的樂高,2015年後營收連續三年排名第一,且201810月,樂高更獲2018~2019年世界品牌(World Branding Awards),為該年度唯一上榜的玩具製造商,看到這些成果,大約很難想像樂高20032004年曾面臨集80餘年來最大虧損的窘境。

   當時虧損的遠因來自於1988年樂高積木專利到期,Tyco等公司模仿並推出與樂高類似的產品,加上兒童的注意力轉移到各種電子遊戲機,SonyPlayStation以及微軟Xbox上,市場競爭與需求轉向讓樂高的營收停滯不前。面對這困境,樂高確實積極進行調整,包括推出多元化產品組合,且產品轉向電視遊戲與電視產業,在英國、美國加州以及德國推出樂高樂(Lego Land),嘗試透過推出不同的產品與體驗來強化樂高品牌。在這策略下,樂高集團產品數量19976,000個,增加200414,000多個。但是多元的產品組合帶來複雜與昂貴的生產製程,導致生產僵化;為生產新產品,使用許多專用材料,讓材料成本大增。造20032004年虧損近三億美元的結果。

   樂高在2003年展開數位轉型,應是其破產邊緣到獲得世界品牌獎的關鍵,其為數位轉型,包括組織上的調整,對產品、製程與材料管理與服務創新等整體策略的轉變,對想要進行數位轉型的台灣廠商有一定之參考價值,這也是本文之目的。

 

執行長以身作則,帶領建構連結供應鏈的平台

   為了改善虧損,特別是面對產品過多帶來複雜與昂貴的生產製程、研發設計人員使用過多少量且專用材料進行設計,讓材料成本大增,以及供應鏈管理不透明的問題,樂高採取三個策略:(1)將產品目錄中的零組件砍掉一半,並縮短概念到實際產品上市的週期(2)提升銷售端競爭力,主要為提高零售商利潤,加速週轉率(3)增加現金儲備,包含清售樂高樂園等資產,並在全公司範圍內縮減開支。

樂高數位轉型供應鏈管理虛實整合品牌創新數位內容數位平台組織重整消費者參與企業文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