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美國GPRAMA制度實施成果觀察——以美國能源部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美國GPRAMA制度實施成果觀察——以美國能源部為例

許楓靈  (2016/05/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5期》

   美國2011年推動《政府績效成果現代化法(GPRA Modernization Act of 2010, GPRAMA),期解決原《政府績效成果法(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 Act, GPRA)無法將績效資訊有效運用決策的問題,法案當時賦予聯邦審計(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績效評估職責,並規範應20136月報告聯邦政府在跨機(Government-wide)優先目標與機(Agency Level)目標試行計畫與報告的落實情形;2015920179月,提出聯邦政府各機關有無落實績效管理以提高績效成果之評估報告,並於之後每四年,就政府重要目標、績效計畫、相關績效報告等,評估其執行情形。

   本研究將以GAO 2015年的評估結果為基礎,檢視美GPRAMA制度實施狀況,並以美國能源(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為例,就其自策略計畫形成、計畫績效評估至預算決策回饋的實施過程及結果,做一縱斷面的觀察,以提供我國精進績效管理制度之參考。

 

GPRAMA推動背景及制度架構

   美國現行施政績效評估制度,主要沿襲1993年柯林頓政府「國家績效評估(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NPR)與《政府績效成果法》之架構規範,聯邦各機關在關鍵策略指標的設定上,主要依循三大架構層次來進行:策略計(Strategic Plan)、年度績效計(Annual Performance Plans)、年度績效報(Annual Performance Reports),強調政府施政以證據為基礎、績效與成果為導向、資訊公開及可課責。除各機關必須向總統、預算管理(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OMB)GAO提供上述計畫和報告外OMB亦須提出以整個聯邦政府為單位的年度績效計(Government-wide Annual Performance Plan),作為各聯邦機關的引領架構。
(一GPRAMA計畫架構

   為提升政府績效與強化成果課責,歐巴馬政府自2011年推GPRAMA,在既有政府績效管理基礎上建立新架構,包含:建立政府整體績效目標規劃和報告的架構、修改機關層級的規劃和報告要求、要求領導者參與並透過新的績效管理領導體制強化課責、要求定義績效管理技能和能力、增列年度檢討程序以減少重複過時的規劃與報告等,期使績效目標與指標相互連結、建立績效導向、跨機關目標設定與衡量及透明化政府。為此OMB修訂「編製和提交策略計畫,年度績效計畫及年度績效報告」(1)規範,以協GPRAMA實施。

   依據該份規範,GPRAMA整體績效管理循環係始於機關策略計(Agency Strategy Plan)之長期策略目(Strategic Goals)及階段性策略目(Strategic Objectives),機關須建立一項年度程序,以設定及監測機關優先目(Agency Priority Goals, APG)和績效目(Performance Goals);其次,加強目標執行績效與策略的檢討密度,機關須依據每季資料檢討短期目標進展,並藉由每年度的策略檢討,評估長期目標的達成進度。最後,以年度績效報告總結全年度成果,並對外部利害關係人說明全年度目標達成績效,以及下一階段的機關策略計畫或年度績效計畫(1)。

GPRAMA美國政府績效法GAO評估能源部績效政策課責績效衡量跨機關協作政府透明度預算決策施政管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