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產業練兵場 淺談智慧醫療場域驗證
胡婷婷 (2022/06/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6期》
由於少子化、高齡化以及醫療人力短缺等問題,各國政府紛紛投入智慧醫療(Digital Health)的發展,期望透過資源整合,解決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並提高醫療效能。根據美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於2021年提出的「The Real Value of AI for Business」報告指出,至2030年人工智慧(AI)預估將為全球創造15.7兆美元營收,全球GDP成長達14%,其中潛在影響指數最大的產業依序為醫療、汽車及金融業。另飛利浦(Philips)發布的「Future Health Index 2021」報告也提到,全球64%的醫療專家將「遠距醫療」列為優先投資項目,40%的醫療專家將人工智慧作為未來投資的關鍵領域。
此外許多科技大廠也看中智慧醫療市場的發展潛力,開始布局生醫產業。然而在導入新興科技的過程中,為確保符合市場需求與法規調適,各國以「創新實驗場域」作為銜接技術研發成果進入產業應用的工具,其中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是透過感知、雛形、驗證、改善方案,將實驗環境帶入至真實生活環境進行驗證,本文將從國家主導與業界資源合作的角度切入,觀摩英國與美國的生活實驗室規劃及應用情形,作為我國智慧醫療場域驗證規劃之參考。
英國:中央主導、中介部署、地方支持的健康生活實驗室(Healthy Living Lab)
為促進經濟發展,英國政府於2017年提出《產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白皮書(Industrial Strategy: Building a Britain Fit for the Future),目的在於以科技促進英國的經濟發展和轉型。而為因應更多社會需求的挑戰,加速新興技術導入應用與市場化,英國採用創新實驗示範場域作為科技創新的政策工具。
在此之前,英國早在2010年就已提出創新中心(Catapult Centres)的構想,旨在未來10~15年的建設需求前提下,由政府選擇特定的產業與技術,建立基礎設施與學研成果商品化的平台。因此由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 Industrial Strategy, BEIS)資助的英國創新局(Innovate UK)於2011年設立多個不同技術領域的創新中心,旨在整合產學研能量,提供專業技術與設備支援,並擔任中介角色,期望協助解決市場失靈以及研究成果不易產業化應用的問題,並催化業界之間的投資交流(圖1)。
圖1 英國創新中心於技術研發中扮演的角色
在國家政策主導下,英國共設有九個創新中心(附注),屬於非政府單位的公共機構,並依據地方優勢產業成立各類型的創新實驗示範場域,以區域產業群聚強化競爭力,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於公部門核心資金、商業資金和合作研發資金。其中衛星應用創新中心(Satellite Applications)即是因應英國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於2010年提出的聯合倡議「Space Innovation and Growth Strategy」,確立衛星技術的發展潛力而在2013年納入設立。
智慧醫療、創新實驗場域、生活實驗室、英國Healthy Living Lab、美國Well Living Lab、醫療驗證、智慧病房、遠距醫療、跨域整合、數位醫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