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邁向永續城市,建構低碳社會——探討我國城市推動節能減碳策略
顏君聿 (2008/08/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8期》
全球暖化是當前最嚴峻的環境挑戰,為減緩氣候變遷及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一個碳排放限制的時代儼然來臨。國際間因應氣候變化及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已經歷10幾年的努力,但大多是就國際或國家層級進行討論及策略研擬,真正落實在地方層級的節能減碳政策十分有限。然而,城市是各國人口及經濟聚集中心,為能源主要消費者,亦是溫室氣體重要的排放來源,因此城市成為氣候變遷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關鍵網絡節點,在節能減碳過程中,將扮演更為主導性的角色。
本文即以城市為單位,檢視國際主要城市及國內各縣市節能減碳措施,歸納其中政策趨勢,並藉此探討我國城市推動低碳政策所面臨的課題及未來展望。
國際主要城市節能減碳政策趨勢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由城市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80%,故在推動節能減碳工作上,城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解決全球氣候變遷的主要核心層級。國際上不少城市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紛紛積極行動起來,從調整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改善城市規劃等各方面入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本文彙整美國、英國及日本主要城市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近期所推動的節能減碳政策措施(表1),並從中歸結重要的節能減碳政策趨勢。
(一)城市設定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相對較嚴格
在中央制定或京都議定書規範各國溫室氣體減量標準後,國際各主要城市多自行設定符合當地環境條件之目標,比較各個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各城市皆採取較嚴格的標準設定。
(二)城市節能減碳措施著重在運輸及住商部門
國際各主要城市採取之節能減碳政策,大多著重在運輸與住商兩大部門,然而仍會依據當地社會、經濟及環境背景來調整規劃其重點措施。
運輸部門策略大致包括:(1)建構便捷大眾運輸網,舒緩汽車使用與成長;(2)建立綠色運具為主之都市交通環境;(3)道路收費,或根據排放水準徵收進入城市之費用;(4)建構「智慧型運輸系統」,提供即時交通資訊,強化交通管理功能;(5)提升私人運具效率水準。
住商部門節能減碳措施,包括近年來世界先進國家均紛紛提出「綠建築」概念,全面推行新建建築物之外殼與空調系統節能設計與管理。其他措施尚有:(1)都市整體規劃及都市綠化造林;(2)提升各類用電器具能源效率,推廣高效率產品;(3)推動節能照明革命,推廣各類傳統照明器具汰換為省能之高效率產品。
(三)城市節能減碳行動涵蓋政府、產業與民眾之參與
城市節能減碳措施除了由政府提供政策目標,所屬單位及各部門落實推動,政府亦督導並示範引導產業及民眾參與。透過地方政府、產業到鄉鎮村里社區,自政府機關、學校到企業及民間團體,發揮組織動員能量,推動無碳消費習慣,才能完整建構低碳及循環型社會。
城市節能、減碳政策、低碳社會、運輸部門、住商部門、國際合作、地方政府、節能措施、綠色建築、台灣永續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