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日新又新、精益求精——論科技專案績效考評之轉變
周妍劭 (2006/01/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期》
經濟部科技專案之源起
人類社會歷經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於20世紀中葉更歷經了資通訊科技(ICT)革命,改變了既有的企業流程與思維,也突顯了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之重要性。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被創造、應用而產生的價值,更是遠遠凌駕於土地與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在此影響下,便促成了一國之科技研究發展成為評量經濟實力之重要指標之一,所以愈先進之國家愈重視科技研究發展的投入。於是我國政府也積極推動科技專案計畫之執行。
根據「科技專案管理辦法」,科技專案乃是具有規劃開發前瞻性、關鍵性或共通性等特性之產業技術,且其研究成果以移轉業界為目的之研究發展專案計畫。而科技專案之最終目的除了促進產業技術發展、強化產業競爭、持續經濟成長外,應該還有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因此,自民國66年起政府開始編列預算,委託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從事產業技術之專案研究開發計畫。另外,為鼓勵企業從事技術創新及應用研究,依據「促進企業開發產業技術辦法」,於民國86年度起推動「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簡稱業界科專)。民國90年經濟部為更進一步加強運用學界開發產業科技研究發展,特依行政院第20次科技顧問會議及經濟部「加強科技專案創新前瞻研發比重執行要點」積極推動「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簡稱「學界科專」)。
科技專案績效考評運作機制
科技專案必須藉由適當的評量機制給予考評才能不斷精進,政府的預算投入也才有意義。目前各行政部門對於科技專案績效考評之措施主要有:一、行政院研考會施政績效評估制度,而科技發展部分則另訂「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及研究機構科技發展績效評估注意事項 」,由國科會負責辦理;二、國科會科技組織績效評鑑作業、國科會1,000萬以上科技計畫績效評估;三、經濟部科專計畫績效考評。以下將簡單介紹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及研究機構科技發展績效評估作業、國科會科技組織績效評鑑作業及國科會1,000萬以上科技計畫績效評估。經濟部科專績效考評則是本文重點,除將介紹運作機制、考評指標架構外,也將說明未來規劃方向,並初探績效考評與預算分配之基礎及執行困難度。
(一)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及研究機構科技發展績效評估注意事項
行政院為辦理所屬各機關及從事政府科技計畫研究機構之科技發展績效評估,以提升科技發展水準,有效運用研發資源,特訂定「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及研究機構科技發展績效評估注意事項」,92年度核定後施行。
科技專案、績效考評、預算分配、研究機構、經濟部、創新前瞻、產業效益、資源配置、計畫管理、成果擴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