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運輸部門永續發展之課題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運輸部門永續發展之課題

林妍伶  (2008/08/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8期》

本世紀最迫解決的問題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詞於1992年在巴西召開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中受到全球的重視,其中敘明人類活動的各部門皆應以永續的方式去發展。永續運輸(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即被視為運輸部門中「永續發展」的代名詞。

永續運輸的內涵為追求環境、社會和經濟三方面的永續發展。在環境面,要求政府與民間在從事運輸方面的決策時,必須考慮運輸的外部效果;在社會面,要求運輸的改善須公平顧及各層面的民眾利益;在經濟面,則要求資源必須有效率地使用與維護。此外,OECD於1996年在加拿大舉辦的永續運輸會議中,亦明定「環境的永續運輸(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ransport, EST)」為:運輸在滿足行的需要時,不應損及民眾的健康和生態系統,其發展應符合(1)可再生資源之使用率,須低於再生率;(2)不可再生資源之使用率,須低於可再生替代資源。

在追求永續發展的目標時,息息相關的即是氣候變遷的課題,而溫室氣體的排放因其可能導致氣候變遷,故減排調適已成為本世紀最迫切解決之環境議題。其中,運輸部門一直為二氧化碳排放之主要來源之一,以2006年為例,我國運輸部門CO2排放量占全國總CO2排放量的14%,僅次於工業部門,且整體而言運輸部門排放量仍持續增加中,顯見我國運輸部門欲達到永續發展之目標仍具高度挑戰。

 

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量政策之國際經驗

IPCC於2007年所公布第四次評估氣候變遷科學報告中,提出現在和未來各部門的重要科技發展與政策措施建議(見附表)。而節能減碳措施可概分為技術、人文和法規等三個面向,其中技術面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投資、發展替代能源(如生質柴油、電動車等)和都市、土地規劃為主軸;在人文面則以道德勸說、行銷推廣等層面出發;最後法規面則落實上述規劃於法制層級,並落實使用者付費理念,妥善訂定相關規費。

 

  運輸部門現在和未來科技發展與政策措施

 

(一)技術面

以技術面而言,技術面涵蓋能源使用和土地規劃。而隨著國際油價不斷攀升,日益彰顯開發替代能源之重要性,像是歐盟、美國即藉由租稅優惠方式獎勵天然氣之開發使用;同時訂定「再生燃料標準」(Renewable Fuels Standard),要求在汽、柴油成份中加入特定數量之生質燃料(例如生質柴油和乙醇汽油等),且標準採逐年遞增方式。此外從核能生產氫燃料,如此可將核能運用至使用汽油做為動力來源之交通工具上,同時開發從天然氣與煤碳生產氫燃料之技術,期能於2025年完成氫燃料汽車之開發與普及(陳谷汎,2007),降低對化石能源之依賴程度。

能源使用除替代能源之開發使用外,尚包含節約能源消耗。例如英國倫敦市為使清潔車輛普及化並倡導節能車輛之使用,因而提供誘因,補助清潔車輛的購買,且增加創新、清潔車輛科技的採用,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使得倫敦的空氣品質改善,進一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而設置液晶交通號誌取代舊式紅綠燈,已被證實可節約能源及能見度的增加,此亦為廣泛使用之方式。例如美國丹佛市在1996年即提供經費在1,200個十字路口換置液晶交通號誌,估計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900噸,及788萬千瓦小時之電能消耗(柳中明,2003)。

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量替代能源大眾運輸法規政策節能技術能源效率CO2排放低碳運輸綠色車隊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