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再生能源發展技術展望與成本趨向——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例
顏君聿、黃釋緯 (2011/07/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7期》
近年來,受全球原油價格波動及國際節能減碳風潮,再生能源發展深受注目,尤其在2008年金融海嘯以降,各國更以綠色新政作為經濟復甦之主要策略之一,截至2009年底,全球再生能源發電總裝置容量達到12.3億瓩,較2008年成長約7%。
再生能源發展因各國之自然條件不同,其發展目標也不相同,影響再生能源發展之重要因子有三:(1)各國再生能源資源潛力最為重要,再生能源之應用,與各國客觀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故考量實際適合之地理環境與用電需求,以選擇對於當地自然條件利用最有效率者為規劃的第一步;(2)再生能源技術發展,將影響各項再生能源設置目標及占比,各項再生能源技術可行性、成熟度與普及率等條件,可以轉化作為其能源效率、成本規劃之參考;(3)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裝置成本高低,以及未來電價價格趨勢,為中長期推動再生能源之重要因素目標之擬定參考。
綜觀世界各國之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皆集中在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如美國規劃至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將達總發電量的25%,其中大部分為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而我國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亦以風力及太陽能為重點項目。因此,本文將對再生能源技術發展及成本趨勢進行分析,並將研究範疇限定於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透過對其技術發展之探討,分析其發電成本之趨勢。
技術演進與經濟效益
在全球能源短缺及價格持續飆漲的雙重壓力下,再生能源科技正逐漸克服其能源轉換效率不足、成本過高等障礙,期透過新材料與新製程的導入,提升其效率,加上產能提升、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將促使再生能源發電愈來愈具競爭力。由此可知,再生能源技術發展所帶來之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其發電效率之提升。
就風力發電來看,目前發電效率約為20~40%。風力發電機係依靠空氣中流動的風來推動葉片而發電,葉片截獲風的動能後經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使用,由於風力機從自然風獲取的能量有其界限,理想的風能轉換「輸出係數」(CP)最大值為0.593,即原有能量僅約60%可變換利用,加上實際風力機因流體力學損失等的影響,輸出係數常不到40%,而經過電力轉換及線路傳輸等損失造成實際效率值更低。
太陽光電則是利用太陽電池將光的能量直接轉變為電能輸出,其發電效率係依電池種類及半導體材料而不同(表1)。
表1 各式太陽電池之發電轉換效率
隨著全球綠色能源應用逐年成長,風力發電及太陽光電的發展,已被國際間視為最主要的清潔能源技術之一。預期未來風力發電機組與太陽電池之能源轉換效率將持續提升、製造及發電成本持續下降,產業將更具競爭力,其技術應用將更為廣泛。
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太陽光電、技術發展、成本降低、離岸風力、電池技術、能源轉型、綠色新政、產業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