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如何創新關務——從利豐的數位匯流經驗談起
何文楨、王俐几、左思謙 (2013/10/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0期》
政府於2013年8月正式宣布啟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優先示範的產業包含: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產業合作,及新納入的金融服務業。其中「智慧運籌」的亮點在於大幅鬆綁關務措施,以期增加商品流通自由度、附加價值,以及提供企業在發展跨國物流服務上之較佳方案。
關務管理機構身為眾多跨國公司供應鏈在進行跨國價值活動時的匯集據點,透過長期經手大量的貨品進出口相關業務,藉以取得、分析、處理與保存巨量的進出口資料。例如:關務機構在處理保稅或課稅之業務時,廠商都必須提供相關進出口商品之價格、數量、地點等等相關資料,這許多相關的貿易資料,其實也代表著商機。
關務機構所掌握的資料與國際級貿易公司其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貿易公司基於業務需要,必須掌握到相關行業供應商及需求端資料,才得以作準確的上下游業者的串接。在國際級貿易公司中,利豐在貿易業的歷史悠久,且經營表現相當穩定,隨著時代轉變其經營模式,相當具代表意義。特別是利豐近年來透過擁有整體價值鏈上的戰略位置,以及對於數位技術匯流的妥善應用,來協助供應鏈上的參與成員,能更快速及更準確地從全球供應商網絡中找出最適合其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達到大幅提升整體供應鏈產值的目標。
關於利豐集團
利豐集團(已於2012年8月1日起更名為馮氏集團,本文仍以利豐集團稱之)1906年於廣州成立,為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跨國商貿集團。利豐集團從一家傳統的貿易商成功轉型為以數位科技匯流來重新打造供應鏈管理的現代跨國貿易集團,經營出口貿易、經銷批發和物流,以及零售等三大業務(圖1)。利豐集團的宗旨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有效率的產品供應,以達到「為世界各地的企業與消費者提供合適、合時及合理價格的消費產品」之目標。
圖1 利豐集團組織架構圖
利豐創新的業務模式是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是貿易業在經濟全球化的先驅與典範,也被公認為是供應鏈管理模式中的翹楚(圖2)。
圖2 利豐集團的業務模式
利豐在供應鏈上所扮演之角色
利豐是供應鏈創新管理模式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個案,與競爭對手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利豐將公司經營的重心移轉到統合價值鏈中的各家廠商所形成的複雜網路,並未擁有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所需的實體資產,而是藉由全球性的收購來持續建置合夥模式,以在所處的經濟環境下取得優勢。利豐之於整條價值鏈,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協調與管理,透過控制或擁有價值鏈上的戰略位置來改善公司的營運。
利豐的目標是追求「整體供應鏈」的最佳化,而非單一供應商的最佳化,並與生產商及客戶之間維持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關係。利豐將自身的核心能力定位在客戶服務、採購網路及管理能力,其他非核心業務如生產及實際運輸皆外包到其他工廠,此策略使生產者得以專注發展其核心業務。
事實上,利豐集團是透過革新傳統價值鏈的架構與價值活動的運作方式,才能實現如今所看到的創新經營模式,在這背後,資通訊科技的匯流整合實扮演一關鍵性的角色。然而利豐並非一開始就擁抱資通訊科技,身為一個從1906年開始經營的中間貿易商,利豐以傳統的貿易方式成功經營了大半世紀,因此在20世紀末網際網路興起之際,利豐是採取防禦性態度的。管理階層對於公司未來的定位重新深思後,決定翻轉對於資通訊科技的想法,並決定以資通訊科技來重新建構原本的傳統供應鏈之後,也成功地創造出更高的企業價值。
數位匯流、供應鏈管理、智慧運籌、關務創新、自經區、大數據分析、ICT應用、貿易數據、跨境物流、產業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