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服務業招商的策略思維
林秀英、曾仁傑 (2013/11/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1期》
在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發展潮流之下,服務產業的發展與升級強調知識化及國際化的推動。目前我國服務部門生產的附加價值已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0%左右,而其就業亦占整體就業的近六成,皆顯著超過製造部門且為成長態勢。然而,現階段我國服務業的發展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國際競爭能力及海外市場尚有相當的成長空間。為推動我國服務業者國際化與世界接軌,進而擴大產業規模,除了積極提升我國服務業輸出競爭力以外,吸引國際企業來台投資服務部門,亦是應該審慎思考的方向。特別是我國產業發展正朝向結構優化,而振興服務業是當務之急。
因此,如何促進外人投資我國服務業,藉由先進國家的服務能量,帶動我國服務業升級,同時也能為尋求成長的在地消費市場注入新的投資動能,在招商的策略思維有待進一步重新定位或規劃。
服務業招商的標竿國家比較與政策意涵
就吸引外人投資服務業或服務業招商而言,我國鄰近的先進國家香港與新加坡的產業都是以服務業為主,外人投資也高度集中在服務業。至於服務業發展相對較晚的韓國,外人直接投資也是服務業的比重高過於製造業。因此,若以香港、新加坡及韓國為我國服務業招商的標竿國家做比較,可以將標竿國家的促進外人直接投資服務業策略與做法彙整(表1、表2),而根據相關比較的結果,大致可以對我國服務業的全球招商衍生以下幾點的政策意涵:
1.首要制訂清楚的「價值主張」與「招商定位或願景」,如新加坡的「企業、人才與創新家園」價值主張與「全球─亞洲樞紐」定位,香港的「引進來‧走出去」價值主張與「亞洲第一國際商務都會」與「立足香港,邁向國際」雙向定位,以及韓國憑藉亞洲唯一與美國、歐盟與東協國家簽訂FTA的優勢,定位為「世界投資的樞紐」。
2.營造開放與優良經商與親商環境,是塑造投資吸引力的加速器。同時,精進既有優勢與開創新優勢並進,才能源源不絕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3.若經商環境與親商環境不易在短期間到位,需要提高政策誘因與精緻的客制化策略,以在短期中掌握招商引資機會,如韓國不斷提高吸引外人投資的優惠措施,以及推出數個自由經濟貿易區、外商投資特區,以及為主要目標國提供客制化措施。
4.卓越招商團隊與支援系統亦是全球招商成功與否的關鍵,招商系統需要擺脫官僚氣息,秉持「民營企業追求績效與使命必達」心態,並引進民間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提升招商績效。
5.韓星港招商引資訴求多採用「功能性」Hub(數位科技上下游結盟資源與訊息共享)的價值主張,非以行業來區分,亦即無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招商做法,主要差異在「開發案源」的國家、產業、企業與合作模式上的差異,而推動策略與措施大致上相同。
6.台灣的服務業發展雖不如星港,但也有星港沒有的優勢,應籌謀將其轉換為台灣服務業招商的利基訴求。
7.台灣FDI流入績效不佳,與台灣投資環境有關,未來應積極進行鬆綁與開放,以營造親商的環境。同時招商引資應抱持「積小勝為大勝」的務實穩健心態,以堆積木的方法做出成績與口碑,逐步增強台灣在亞洲投資基地的地
服務業招商、外人投資、價值主張、經商環境、投資誘因、跨部會整合、自由經濟特區、台灣優勢、外資引進、競爭力提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