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歐洲生態城市對我國都市規劃及治理之啟示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歐洲生態城市對我國都市規劃及治理之啟示

高柏鈞、王藝儒  (2011/09/08)    《台經月刊第34卷第9期》

生態城市的共識

世界各國不斷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地球因各地持續燃燒大量石化燃料產生溫室效應氣體進而導致氣候變遷,致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失衡。經過近年來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呈現異常極端天氣及天然災變,已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空間安全,並帶給我們衝擊與啟示。目前台灣人口約2,315萬人,其中於五大直轄市居住及工作的人口達79.6%,都市化程度已近八成,因此城市居住環境的良窳決定人民生活品質之優劣。世界各國為因應全球暖化與提升城市生活環境,其重要施政目標皆有推動「生態城市」(Eco-City,注1)的共識。

所謂生態城市是「盡可能降低對於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盡可能降低廢熱、二氧化碳、甲烷與廢水排放的城市」。意指為促進城市朝向永續目標發展,嘗試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所衍生各種對環境、氣候、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問題,並尋求與自然生態和平共存,而採取各項改善措施與建設之城市。生態城市應以人工環境為基底,嘗試與人、環境、生物與物質間達成平衡發展為目標,為自然、經濟、社會的複合生態系統,其目的在追求社會的綠色正義,以三度空間方式進行規劃,而達到結合生態與健康的城市生活環境。

據此定義,與政府當前極力推動的「節能減碳」政策概念不謀而合,而生態城市可以自行供應自己本身所需之能源與食物,盡可能降低對周遭鄉村區域的依賴,並且盡量使城市居民減少製造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同時在生態城市中,能更加友善對待周圍環境,減少汙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行政院於2010年核定修正「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以期整合中央部會、地方政府、民間企業與學界共同合作。台灣目前各城市亦陸續擬訂生態城市相關推動計畫,然目前多未有具體成效,故應借鏡國外成功推動生態城市之原因,探究其治理策略及績效評估機制,以尋求創新有效的生態城市規劃及治理策略。

 

生態城市推動案例:赫爾辛基(注2)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獲得2009年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cs Intelligent Unit)舉辦的歐洲綠色城市評比(European Green City Index)環境管理類的綜合排名第一名;同時為美國Mercer公司2010年生態城市排名(Eco-city ranking)中環境友善度最高的歐洲城市。縱觀芬蘭境內四個直轄市:赫爾辛基(Helsinki)、萬塔(Vantaa)、埃斯波(Espoo)、高尼艾寧(Kauniainen),四都總人口約為100萬,其中首都赫爾辛基約57萬人,這些地區占全芬蘭生產總值三分之一,並相對富裕。歐洲綠色城市評比中,赫爾辛基排名歐洲第七位,為北歐城市中排名第四;同時赫爾辛基在能源效率上居於領導地位,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上相對較高。整體來說,該城市為歐洲第一個能完成全方位永續發展概念的首都。

以下,即由政策、組織、法令、經費等四大面向來勾勒出赫爾辛基對於生態城市的推動:

(一)政策

赫爾辛基市政當局投入環境管理多年,從1995年開始即將市政府的土地規劃,與森林發展一併考量為綠地使用和減少空間衝突兩項,同時也讓城市居民共同協助政府設定目標。其重要政策包括綜合全芬蘭訂定國家層級的永續發展政策,政策願景為確保每個芬蘭人民能為環境負責,使社會得以永續發展;而另一個政策則由赫爾辛基據此率先提出行動方案,此兩項上下一貫的政策,使赫爾辛基在歐洲的環境管理上取得先驅地位。

生態城市赫爾辛基永續發展節能減碳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都市規劃能源效率氣候變遷城市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