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我國產業園區的智慧管理創新與未來展望
邱金榮 (2021/08/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8期》
空間為經濟活動的載體,經濟活動的轉型,必然伴隨著土地使用調整的實踐,從而反映著經濟模式的轉變。因此,在我國倡議產業升級轉型的當下,也必須將生產空間的轉型納入政策議程範疇,方能使產業升級轉型之路順遂。近年來,數位科技的創新除帶動傳統生產空間的重構外,也不斷挑戰著當前的土地管理技術。全球產業園區的管理刻正面臨數位轉型浪潮,傳統土地管理技術也漸難因應時代需求。未來,園區的管理與規劃如何隨著產業趨勢變遷而因應調適,將是先進國家的重要議程。
我國向來在國際的智慧化評比處於領先地位,近年來更戮力透過數位科技技術提升產業用地的管理效率。隨著科技轉向趨勢,我國園區規劃理念已漸朝數位治理方向邁進,並於管理應用端有著豐碩的成果。據此,本文將以我國產業園區為例,分析新一代的產業園區是如何將智慧科技應用於園區管理面,以及探討其所展現的創新規劃理念與創意。最後,奠基於此討論,提出本文對未來園區數位轉型發展建議,以作為園區推動智慧化的參考與發想,期盼能為我國未來園區的規劃開拓出更為寬廣的道路。
後疫情時代,產業園區朝向智慧化發展已是未來的大趨勢
後疫情時期,可以觀察到未來國際產業的走向,係受到三大事件(趨勢)所影響,生產用地也因而加速其數位轉型之進程。智慧園區將是未來園區發展的主要樣貌。
(一)美、中爭端驅動國際供應鏈擴大對母國投資,以及推升其生產用地需求
近年美、中貿易爭端加劇,隨美國推動供應鏈的短鏈化與在地化,迫使中國開始建置自主供應鏈。各國政府在美、中供應鏈逐漸分流的態勢下,也開始以國家角色介入供應鏈的全球布局策略,將涉及國安、戰略等重要產業移回母國生產,進而驅動國際供應鏈對母國的擴大投資,並推升其對生產用地的需求。如美、日等先進國家均針對半導體產業提出扶助與擴大投資計畫(附注),旨在推動半導體供應鏈在母國建立生產基地。在此波美、中抗衡趨勢下,我國台商回台投資的熱潮也達到十年來的高峰。據經濟部統計,截至2021年6月,「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超過800家企業回台投資,投資額超過新台幣1兆2,000億元;另為回應台商回流的用地需求,政府也將透過「中南部產業園區開發方案」滿足企業用地需求。
(二)疫情加速產業數位轉型進程,間接帶動智慧園區發展需求
近期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的脆弱性。製造業因疫情影響人員返工,造成供應鏈停擺,致使各國政府與國際供應鏈開始思考產業的數位轉型與投資,希冀導入智慧化技術來降低人力成本,增強其產業全球競爭力。此波數位轉型契機也間接帶動智慧園區的發展需求,如調研機構IDC即指出: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相關建設的支出達到1,111.4億美元,較2019年成長9.1%,並預估未來五年內將達到13.7%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顯示疫情期間,世界各國均透過基建升級與擴大投資帶動內需,全球對智慧城市議題(園區)保持高度關注。
智慧園區、數位治理、智慧化管理、產業園區4.0、物聯網、大數據、空汙監測、數位基盤整合、智慧城市、公共設施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