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毒藥還是解方?你不可不知的SRF固體再生燃料
副研究員鄧翔靖 (2024/06/25) 《永續學院編輯室》
固體(態)再生燃料,淨零政策下的一項減排解決方案。本文從SRF的歷史起源、生產流程、技術標準,到台灣的政策實踐等面向,帶您了解固體再生燃料如何在減碳和環境保護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也揭露了SRF雖然具有環保潛力,旦使用過程中也並非全無挑戰與風險。
固體再生燃料SRF並非新再生能源技術
固態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聽起來陌生,但概念卻不新穎。早在人類前文明時期,開始利用枯木、落葉生火取暖、烹飪,固態再生燃料的模糊概念已儼然成形。
簡單的說,就是將「廢棄物」作為燃料使用。
固體再生燃料(SRF)一詞的出現與進程,源自於對廢棄物管理和資源回收技術的進步,所以SRF真正的具體概念和術語產生,是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環保意識抬頭後才逐漸形成。SRF的正式範疇和標準化,發軔於歐洲環保政策。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並管制,廢棄物轉化為燃料的技術過程和品質。CEN於2006年發布的「EN 15359」標準,針對了SRF進行嚴謹的定義、分類和品質要求,現在已是業界普遍遵循的標準。
固體再生燃料不等於「垃圾」就可以當作燃料
固體再生燃料從概念上就是「轉廢為能」,但是燃燒「垃圾」顯然與CEN或政府制訂的管制標準不符。一般家戶垃圾雖也被環境部列入SRF原料,但實務上原料仍多來自工業廢棄物。由於工廠廢棄物的物料性質、來源穩定,所製造SRF燃料棒均質較佳,可以直接替代燃煤發熱或發電使用。
除此之外,SRF原料還是廢塑膠、廢橡膠、廢人造纖維、紡織廢棄物為主,這些廢棄物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如果進入到大氣中會產生比排碳更高的成本。因此,廢棄物轉換成SRF,都有一個嚴謹的生產過程:
固體再生燃料、固態再生燃料、SRF、減排、減碳、循環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