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共享經濟顛覆傳統,打造創新服務模式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共享經濟顛覆傳統,打造創新服務模式

邱昰芳  (2014/08/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8期》

   共享經濟的概念在歐美盛行已久1978年美國學Marcus FelsonJoe L.Spaeth刊登在「美國行為科學家」雜誌上的文章,以汽車共享為例,提出對於共享經濟的看法2010Rachel BotsmanRoo Rogers出版「我的就是你的:協同消費的興起」,更進一步強調共享經濟將為消費者消費模式帶來革命性的影響。隨著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2013年包括英國經濟學(The Economist)與富比(Forbes)雜誌均針對共享經濟進行專文的報導。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將顛覆傳統經營型態與觀念,以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消費者更有效率、更便利的服務,甚至為存在中的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式。
 

驅動共享經濟的關鍵因素

   經濟不景氣、環保意識抬頭、網路科技進步以及社群媒體普及等因素,驅動共享經濟快速崛起。首先2008年的金融海嘯,導致歐美陸續面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漲,民眾為爭取多一份收入,對於閒置資產再利用的接受度明顯提高。除此之外,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驅使民眾在消費過程中,更關心資源能否被充分利用,而共享經濟強調節省資源及保護環境、避免過度消費,因而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同。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環境的成熟與相關技術的進步,使得有需求的消費者可以快速找到對應的服務提供者,大幅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達到經濟學強調的「供需均衡」。而FacebookTwitter等社群媒體的陸續出現,也提供資源共享的雙方,透過社群媒體建立對於彼此的信任,在完善的評價機制之下,大幅提高消費者進行資源共享的意願。

 

共享經濟的主要型態

   共享經濟的主要型態含括產品服務系統(Product-service systems)、再流通市(Redistribution markets)、協同生活型(Collaborative lifestyles),就「我的就是你的:協同消費的興起」作Rachel Botsman的觀察,在網路時代的發展歷程中,共享經濟最先表現在開放原始碼,Linux模式的出現,接著是生活的共用,Facebook 的崛起,第三YouTube促成內容的共用,現在進入了共享經濟的第四個階段現實世界各種實體資產的共用(附圖)。

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創新平台經濟數位轉型信任機制法規挑戰UberAirbnb資源共享協同消費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