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從紐西蘭的APEC參與觀察亞太區域的原住民議題發展
程明彥 (2020/05/08) 《台經月刊第43卷第5期》
APEC會議每年由各會員輪流主辦,除延續APEC傳統經貿合作議題,以及前一年的部分主題之外,主辦經濟體也會嘗試推動自身關切之議題,並將相關內容融入議程之中。2020年馬來西亞為APEC主辦經濟體,將年度主題定調為:「優化人民潛力、共享繁榮未來」(Optimising Human Potential towards a Future of Shared Prosperity)。在「共享繁榮、人民、未來」三大核心概念之下,馬來西亞規劃三大優先議題領域,包含:「強化貿易與投資之論述」(Improving the Narrative of Trade and Investment)、「透過數位經濟與科技促進包容性經濟參與」(Inclusive Economic Participation through Digital Economy and Technology)及「驅動創新永續」(Driving Innovative Sustainability)。
紐西蘭將擔任2021年APEC主辦經濟體,雖然目前尚未公布主題及優先議題領域之規劃,但已在APEC與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ABAC)場域釋放出與原民經濟相關的訊號。本文先初步說明紐西蘭的原民經濟議題,其中包含紐西蘭政府與毛利族關係、毛利經濟(The Māori Economy)、毛利經濟與紐西蘭政府角色、毛利經濟與紐西蘭國內政策、毛利經濟與自由貿易協定、毛利經濟與國際契機、我國與毛利族合作。最後以兩大觀察要點分析紐西蘭將於2021年推動原民經濟倡議的可能性,建議我國應持續追蹤紐西蘭動向,掌握原民經濟議題推動進展,以強化雙方與APEC論壇的互動交流,甚至主動找出雙方於ABAC場域中的合作契機。
紐西蘭政府與毛利族關係
1840年毛利酋長與英國皇室共同簽訂懷唐伊條約(The Treaty of Waitangi),自此英國人與毛利族以此條約作為依據,共同於奧特亞羅瓦(Aotearoa,注1)建立民族國家(nation state),並組織政府。該條約因此被視為奠定紐西蘭的立國基礎。
過去30年來,紐西蘭政府積極重建與毛利族的關係,透過提供毛利族相關法律與政治途徑,希冀能為過去違反懷唐伊條約的歷史事實進行補償。針對以往毛利人所受的不平等對待,紐西蘭政府採取的補償方式包括歸還部落(iwi)的重要的土地、捕漁權等資產,同時提供財政支援。
雖然少數部落至今仍未與紐西蘭政府取得和解,但紐西蘭政府歸還巨額資產的補償行為,造就毛利資產額大幅上升,由此毛利經濟的重要性愈加顯著,對紐西蘭的經濟成長影響力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毛利經濟
在紐西蘭的國際貿易中,毛利人長期以來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紐西蘭外交和貿易部(New Zealand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對毛利經濟的說明,其指涉範圍含括所有自我認同為毛利人的企業與雇主;毛利經濟資產估計約為500億美元左右。在毛利經濟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對紐西蘭的國家經濟成長有顯著貢獻。
紐西蘭、APEC、原住民經濟、毛利經濟、自由貿易協定、國際合作、台紐經濟協定、文化保護、包容性成長、原住民權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