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城市轉型衝擊最前線 從公正轉型的脈絡下看見產業輔導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城市轉型衝擊最前線 從公正轉型的脈絡下看見產業輔導

邱欣汝(台灣經濟研究院專案組員)  (2025/02/10)    《台經月刊第48卷第2期》

產業輔導是淨零公正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自產業端與民間Bottom-up的體質重建,政策制定者若能透過Top-down的視野在轉型路途中協以一臂之力,將可促進產業與勞動力的永續發展。參考日韓案例,韓國慶尚南道昌原市藉由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及強化公私協力的治理關係,成為全民協力共榮的永續城市;日本鹿兒島縣大崎町則透過資源循環零廢棄的推動與淨零公正轉型思維的導入,成功實現環境保護、地方永續發展的多贏模式。

 

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各國逐漸關注淨零轉型對產業與勞動市場的影響,並重新評估淨零轉型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為應對這些挑戰,應聚焦淨零公正轉型「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的核心,透過「產業輔導」系統化提升勞工技能並提供政策支持,強化勞動力韌性,亦確保淨零公正轉型的落實。

從2024年在日內瓦舉行的首屆全球社會正義聯盟論壇,對於淨零公正轉型與勞動力的號召論述;到同年APEC會議以「賦權、包容與成長」(Empower, Include, Grow)為主題,並在分組會議中更深入討論強化勞動力韌性之相關議題;甚至在APEC國際論壇―亞太區域AI驅動綠色就業與轉型會議中,亦再次強調淨零公正轉型與綠色就業所需的勞動力升級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透過全球性的視野與在地行動的結合,在強化與國際合作的同時,汲取國際實踐案例,從而建立內化的、因地制宜的利害關係人辨識機制、勞動力韌性強化方向,以及透過產業輔導的解決方案,讓我國在淨零公正轉型的路徑上,持續有效且準確地強化相關政策工具及資源投入,以確保勞工在這場低碳經濟轉型中不僅降低受害、預防損害,更期許化淨零轉型為勞工再賦能的契機,促使氣候變遷、淨零轉型成為區域發展的契機,根本性地強化國家與地方整體韌性。

而產業輔導作為淨零公正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自產業端與民間由下而上(Bottom-up)的體質重建,作為政策制定者,若能透過由上而下(Top-down)的視野在轉型路途中協以一臂之力,藉著「淨零公正轉型」的全包容性(All-inclusive)思維,確保在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公正性,透過政策支持、技術輔導、資源配置,以及強化公私協力等方式,促進產業與勞動力的永續發展,造就全社會共榮的願景。

據此,本文試圖在淨零公正轉型的脈絡下,從地方政府的視野尺度出發,以「產業輔導」的觀點切入,透過具參考性之日韓案例,嘗試以具可操作性之觀察呼應國內現況,期可成為我國地方政府未來進行具淨零公正轉型意涵的產業輔導之參考。


韓國慶尚南道昌原市

位於慶尚南道的昌原市是韓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該市擁有許多傳統機械製造業及燃油汽車零組件等供應商和組裝廠,然而隨著全球淨零政策與汽車市場加速邁向電動化、低碳化的趨勢,傳統燃油車零組件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對此,為昌原市賴以維生的製造業業者、勞工及居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昌原市歷經轉型初期的擔憂與抗拒,而後藉由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及強化公私協力的治理關係,成為全民協力共榮的永續城市。

勞動力韌性產業轉型輔導公私協力零碳治理資源循環青年就業數位行政弱勢扶助政策資源配置地方創新治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