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從東京、首爾、新加坡產業政策看亞洲城市的競爭態勢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從東京、首爾、新加坡產業政策看亞洲城市的競爭態勢

劉彥宏  (2012/10/08)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0期》

亞洲各主要城市為因應氣候變遷、能源缺乏、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皆擬定了長期的產業政策,如日本提出「2020年的東京」,以建立少子高齡化示範城市為目標,發展各項高效率產業;首爾提出「2020年智能經濟城市」,融合技術和產業,發揮知識為基礎的服務;而新加坡則提出「永續新加坡」的概念,設定2030年為期限,發展各項高技術綠色產業,實現低碳、節能之目標。從東京、首爾、新加坡的產業政策上可發現,各城市皆利用產業政策積極迎戰未來愈趨嚴峻的經濟環境,透過高科技創新研發來帶動經濟成長,維持生活品質,試圖在下一個世代取得經濟領先。
 

東京

(一)以解決都市課題的創新為目標,成為亞洲示範城市

東京在2011年311大地震後,產業政策加入「以解決都市課題為目標」的防震技術開發業,希望將東京改造成高度防災城市,以持續吸引外資投資。相關措施包括:完成特定緊急運輸道路沿途建築物的耐震診斷、中小學校的耐震化、木造住宅密集地區主要城市計畫道路的測量、地域防災能力的提高等。另一方面,也致力於使日本成為分散型能源環境,持續鼓勵低碳及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相關措施包括:(1)設置高效的100萬千瓦級天然氣發電站,靈活運用城市開發手法;(2)擴大自立、分散型電源的引進,促進面向住宅太陽能發電的設置,達成大規模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削減的義務(6~8%);(3)普及27,000輛新一代汽車,朝智能城市的方向前進。在面對高齡化趨勢的部分,東京也正在構築少子高齡社會的都市模式,包括:整建約6,000戶的老人住宅,以及創辦老年職業介紹服務,並結合各項針對老年設計的保健科技,希望成為亞洲高齡化的示範城市(注1)。

(二)利用產業群聚,將東京持續定位為亞洲營運總部

東京針對產業群聚政策可分為對內及對外政策。在對內政策方面,為防止產業空洞化,建立新的區域合作模式,策略包括:強化對於市町村的當地支援,進行聯合開發,促進企業合作、促進東京都內中小企業與受災縣企業合作,加強訂單接應,以滿足大型企業之需求。另外針對東京都首都圈西部地區提出廣域基本計畫,此區為電器、電子、汽車、精密機械等主要產業聚集地,亦分布許多大學及研究機構。為促進此區的製造業群聚,從2010~2014年促進產業媒合,目標為達成各項新業務,增加出貨的產品價值,新僱用8,000人以上。

對外政策方面,利用爭取總合特區及都市更新,吸引外國企業進駐。「國際戰略總合特區」的設立為日本目前一項重點策略,東京都爭取成為「亞洲營運總部特區」,目標在2016年達成吸引50家全球企業總部與500家以上公司進駐。總合特區對於進駐企業給予稅制方面的優惠措施,內容包括:對於特區內從事醫療、環保、農業等成長領域的企業給予:(1)部分設備投資額由法人稅額扣除;(2)擴大研發費用的扣除限額等。主要是考量讓企業的稅賦負擔可以減輕,而與中國、韓國等趨於同等的水準。以限定地區的方式,提高企業活動之自由度,來吸引國內外企業進駐。

高齡化社會產業群聚再生能源生物醫藥智慧城市節能政策文創產業高附加價值服務業城市競爭力政策借鏡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