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泰國綠色能源之政策與發展環境介紹
楊婷茹、廖偉伶、胡美智 (2018/04/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4期》
因應全球供應鏈重整,東協與南亞新興國家具未來經濟成長潛力;為與前述新興國家順利接軌及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我國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期能創造未來價值及與各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創區域發展與經濟繁榮。
在新南向政策的目標國家中,泰國為東協國家第二大經濟體,人口數達0.68億,為東協國家中人口排名第四的國家,內需市場強大。其貿易便利程度在東協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全球排名則為46名。根據法國Euler Hermes國家風險評估調查,2017年評估廠商進入泰國投資風險等級為B1,相較東協各國,為經濟情勢較好、投資環境及經商環境適合進入之國家。
近年來泰國政府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其發布的第一個長期國家能源主軸計畫―「泰國整合能源藍圖」(Thailand Integrated Energy Blueprint, TIEB)中,制訂了2036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40%的政策目標(注1)。
同時,泰國政府亦祭出較優惠的投資推廣策略,針對可增加經濟附加價值之產品與研發計畫提出額外優惠,而綠能產業在此策略規劃下具備發展潛力。鑒此,本文將針對泰國綠色能源產業現況、投資環境與政策發展現況進行分析。
泰國綠色能源發展之現況分析
泰國為東協國家中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國家之一,其原因可由2016年泰國的電力結構(圖1)發現,其對天然氣具高依賴性,且能源結構多元性不足;為此泰國政府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期望降低對消耗性能源的依賴性,並且達成排碳量與能源進口之減少。
圖1 2016年泰國電力結構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報告顯示,2016年泰國再生能源裝置設置容量已達8.65GW(注2),其占比依序為水力36.9%、生質能35.7%、太陽能22.2%、風能5.2%。若是從投資金額來看,根據泰國智庫開泰研究中心(KResearch)報告指出,2016~2018年泰國再生能源發電業投資總額可望達到泰幣1,100~1,500億元(約35~48億美元),太陽光電、風力、生質能及垃圾發電為重點發展項目(注3)。除了發展再生能源,亦通過智慧電網架設計畫,以期能將現有集中式發電型態轉換為分散式發電型態。以下,將針對泰國主要再生能源及智慧電網發展現況進行介紹。
(一)生質能
泰國具發展生質能之優良環境,其生質能主要來源為棕櫚樹、甘蔗渣及甘蔗葉。泰國政府期望在發展成熟後能以生質能作為燃料及發電來源。然以現況而言,泰國尚未建立健全的訂價機制及成熟物流系統以協助收集、儲存及買賣大量且分散的原物料。未來如何建立合理的市場議價機制、控制重要原物料價格遭到哄抬或低估,將成為泰國發展生質能的重要挑戰。
(二)太陽光電
泰國對太陽光電發電裝置的建置十分積極,2015年針對太陽光電產業投資將近泰幣900億元(約29億美元),累計太陽光電裝置設置容量達1.5GW,2016年則達2.1GW,未來將超越東協國家太陽光電裝置設置總量。同時,不少外資企業已經跨足泰國太陽光電市場,例如:中國太陽光電大廠天合光能斥資1.34億美元至泰國投產,並獲得泰國商業銀行及中國民生銀行資金挹注;日本夏普(Sharp Corporation)與泰國連鎖超市Big C合作,於16處店鋪、倉庫等屋頂上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總裝置容量達16MW(注4)。而台灣不少廠商早已進軍泰國再生能源市場,例如:太陽光電老廠昱晶能源(Gintech Energy Corporation)已在泰國設廠,以及台達電(Delta Electronics, Inc.)於其泰國廠「泰達電」裝設510kW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注5)。
泰國綠能政策、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智慧電網示範、能源轉型目標、太陽光電投資、生質能發電、租稅優惠措施、ESCO市場潛力、能源效率推動、台商投資建議
分享: